杨丹旭:戏剧性的“特式”贸易战

时间:2025-02-05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被美国媒体炮轰为“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本周初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先是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在美国对墨关税生效前夕,宣布双方达成了协议,美国向墨西哥商品加征25%关税的计划将暂缓一个月。紧接着,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后,双方同样达成协议,美国对加的新关税措施,同样将搁置30天。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出人意料地最先对加墨两个邻国发动贸易战。《华尔街日报》1月31日在一篇社论中嘲讽,特朗普对真正的对手中国加征10%关税,对加墨却要加征25%关税,让人想到史学家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的玩笑——做美国的敌人有风险,但做美国的朋友可能是致命的。

社论不客气地批评,撇开中国不谈,特朗普对邻国发动经济攻势的理由毫无根据可言,毒品流入美国已有数十年,只要美国人还在用毒品,情况就不会改变,加墨两国都无法阻止。

文章也指,特朗普加征关税不仅有损美国汽车和农产品行业,还会招致报复,让美国消费者面对更高物价;如果美国连与朋友签署的贸易协定下的义务都可以无视,就很难与其他国家签订新的协议。

文章最后揶揄:“也许特朗普会在赢得一些象征性让步后宣布胜利并撤出(贸易战)。但如果北美贸易战持续下去,它将成为历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之一。”

不知道是获得了象征性的让步,还是意识到这场贸易战实在没有合理性,特朗普挥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大棒总算暂时悬在了空中。不过,之前外界以为被“从轻处理”的中国,则如期迎来了10%额外关税。对此,北京星期二(2月4日)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中美正式开启特朗普2.0时代的关税大战。

除了宣布将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北京也计划从2月10日起,对部分美国输华产品加征10%至15%关税。受影响的包括进口自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等产品。

北京同日还祭出了关税以外的反击措施。这包括对应用于国防、清洁能源等行业的五种金属矿物实施出口管制;以反垄断为由,对美国科技巨头谷歌立案调查;以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为由,把旗下有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等品牌的美国PVH集团,以及全球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Illumina)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让两家美企面对可能的进出口、投资限制措施等。

虽然一天内出了四招,北京的这轮回击还是克制和慎重的,避免了可能冲击中国自身经济、造成两败俱伤的一刀切对等关税,但同时锁定了关键矿产供应链,以及在华有重要业务的美国企业,以此向华盛顿发出警告,传递中国会用非对称手段作为关税战武器的信号。这样的应对,也被视为是北京在向华盛顿抬高谈判筹码。一些分析认为,特朗普对加墨两国的关税出现急转弯,也为北京提供了对美谈判的样本。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星期二宣布的关税措施,2月10日起才生效,这也被视为留出中美谈判的空间。

就在中国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前,美国白宫放出消息称,特朗普最快本周将与中国官方就关税问题通话。美国媒体早前也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将提议与美国恢复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增加在美投资、承诺不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打击与芬太尼有关贸易等。

不过,这场“斗鸡博弈”中,中美谈判的障碍不容小觑。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北京希望尽可能避免贸易战,减少外部压力,但中国让步的空间有多大?北京是否会在半导体、TikTok等问题上要求华盛顿同样做出妥协,华盛顿能否接受这样的要求?特朗普与中国打贸易战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是要通过极限施压换取对美国有利的贸易环境?还是要利用关税推动华府鹰派主张的脱钩?中美之间在地缘、安全、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矛盾,远超美国与加墨两国之间的分歧,关税问题到头来可能只是被用来谈判和交易的载体,如果其他矛盾无法搁置,即便在贸易问题上达成某种共识,很可能也只是短暂的。

新一轮中美贸易战山雨欲来,可能产生的动荡让人不安。这场“特式”贸易风暴在卷入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后,还可能进一步波及更多国家与地区,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现在都如临大敌。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上任短短两个多星期,在贸易问题上无视承诺、推翻规则、不惜严重干扰经济、毫不掩饰威胁他国的做法,也让人担忧全球贸易秩序摇摇欲坠,世界重回丛林法则。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