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未来定型还得指望共和党,而非大打民主牌、性别平等牌的民主党,竞选时强硬的尼克逊、里根,执政后对华政策都有大调整。两岸关系未来定型也得指望民进党,而非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软弱可欺、缺乏血性的国民党。
俄乌战争爆发已近三年,没完没了。以哈战争历经多轮反复,今年1月15日达成停火协议。两场战争受到全球关注,同时产生溢出效应,既印证国际政治常识,也反映国际秩序变局。
一、和平是国际社会共同心声。1月15日,卡塔尔、美国分别宣布以色列、哈马斯就停火和交换人质达成协议,中国、法国、英国、埃及、欧盟、联合国秘书长等纷纷表示欢迎,同时呼吁确保协议全面落实。国际社会期盼2025年俄乌通过谈判也能达成停火和交换战俘的协议。和为贵、和为上,“反战”是21世纪主旋律之一。
二、国家利益至上。以美国为例,特朗普重返白宫掀起极右翼新浪潮,执政第一周已把盟友和邻国搞得鸡飞狗跳,“让美国更伟大”实质就是“孤立主义”“美国优先”“美国至上”。以哈战争持续损害美国利益,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平民大开杀戒,引起全球公愤,美国盟友也纷纷保持距离。美国继续力挺以色列屠杀平民,付出沉重的信用和软实力代价,所以有足够动力促成停火,腾出更多资源和精力转向印太,与中国全面竞争。俄乌战争持续符合美国利益,一个衰弱的欧洲更依赖美国,美国是否有迫切的动力调停还有待观察。
三、核武器是威慑力最强的大杀器。由于俄罗斯掌握庞大的核武库,有效弥补常规武器和综合国力的差距,美军和北约投鼠忌器,无意与俄军直接交战。预计俄乌战后的残酷现状为:乌克兰肯定拿不回克里米亚;可加入欧盟,不能加入北约;被占领土获得更多自治权。人工智能(AI)有可能是人类第四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美每年千亿美元量级的研发投入,大概率全球最早突破。俄技术积累和投入很难率先突破,但无须担忧战略威慑失衡,任何国家都扛不住其核武库的报复。
四、《联合国宪章》是最核心的国际规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行的系列原则,首项就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发展中国家、联合国主张“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当然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和核心的国际法。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俄不仅没有发挥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宪制责任,而且滥用特权侵犯或试图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俄罗斯已为入侵乌克兰付出沉重代价,特朗普就职后流露出比俄国总统普京更强的领土野心,例如对加拿大、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若真的付诸行动,也将付出沉重代价。
五、中美霸权之争约30年见分晓。1月15日,鲁比奥在参议院国务卿提名听证会上称,“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面对的最强大且最危险的对手”。这是美国两党共识,还可以再加一句,中国也是有史以来对美国霸主地位威胁最大的对手。两国已开始争夺世界霸权的竞争对抗,但不会发生战争,双方都扛不住战败的代价。近些年,中国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拉大,军事实力与美国差距缩小,在发展中国家的软实力增强。理想结局是中美谁也吃不掉对方,两国共治全球才是长期稳定的国际新秩序,对双方和世界利远大于弊。一个强大的对手足以倒逼自己头脑清醒,这样的对手值得尊重和珍惜。
六、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红线。国际关系中,利益决定想要什么,实力决定拿到什么。过去,中国缺乏实力和手段与美国较量,忍让克制居多,如今游戏规则变了,美国时任众议长佩洛西2022年访台,中方借此废除和突破虚拟的海峡中线。一旦再有美国高官访台,或美国在本土高调接待台湾赖清德过境,中方大概率废除台湾12海里。民进党不会也不敢搞“法理台独”,逾越红线,否则战争不可避免,台海局势彻底崩盘,除了俄日偷着乐,美陆台都无任何好处。特朗普1.0开张前,他还是外交菜鸟,美国史上首次与台湾蔡英文通电话;特朗普2.0开张前,他已经老练主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大谈珍视两人的“伟大关系”“保持对话沟通”“保持长久友好”。
七、在中美之间明智不选边。由于李光耀、李显龙父子的卓见和坦率,新加坡做得最好,也最高明,成为中美共同的诤友。大部分国家明智不选边,即使有些国家元首更亲中或亲美,由于定期选举的钟摆效应,也会自行纠偏、大致平衡,不会走得太远太久。英日特殊,已选边美国;前者有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烙印,后者的政治精英最大心愿是国家正常化,衡量标准有两个:政治上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事上废除和平宪法第九条拥有完整的国防军。但在台湾问题没有解决、中美平起平坐之前,中国必然一票否决日本入常。对日本政治精英而言,最大悲剧是亚洲霸权和平移交,中国顺利接替美国,日本几乎没有出头之日;关键胜负手是美国退出亚洲之前,假如默许日本拥核,那么中国也无可奈何。
八、极右翼浪潮盛极必衰。1月20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乐观评价特朗普重返白宫,“将掀起欧洲新的右翼浪潮”。有复辟、有波折、有矛盾、有冲突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1990年代,左翼在欧美曾高潮迭起,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颇为流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少壮派纷纷执政,如果不是九一一事件,持续时间更长。如今美欧极右翼已成气候,应有一代人(约20年)的生命力,天塌不下来,各国有内生力量自行纠偏。快则2026年中期选举,以美国民主党控制国会众议院为标志,极右翼浪潮就会出现衰退。未来两年,各国明智选择是暂避特朗普的嚣张锋芒,满足他的极度自恋和虚荣。
九、右派调整空间和幅度更大。中美关系未来定型还得指望共和党,而非大打民主牌、性别平等牌的民主党,竞选时强硬的尼克逊、里根,执政后对华政策都有大调整。两岸关系未来定型也得指望民进党,而非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软弱可欺、缺乏血性的国民党。毛泽东尽管反右毫不手软,却对尼克逊说喜欢右派,这不是客套话,而是深谙政治的大实话。特朗普1.0,习近平万里迢迢飞赴海湖庄园,与他非正式会晤,并在北京用“元首+”礼仪热情接待,他却很快翻脸打贸易战,也签署行政令禁止TikTok;特朗普2.0,国会通过TikTok“不卖就禁”法案,最高法院也裁决支持,他就职当天竟然用行政令推迟75天执行已生效法律,而且冲动破例邀请习近平出席就职典礼,习近平也破例派国家副主席韩正作为特别代表(以往惯例是中国驻美大使)出席。特朗普依然不按牌理出牌,重返白宫后没有迅速放大招恶化中美关系,双方反而展示友善和耐性,让人大跌眼镜。
作者是中国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