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结束在港考察回京。总结这六天行程,夏宝龙唯一公开讲话,就是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礼致辞,余下行程包括落区和造访学校等,甚少在镁光灯之下进行,反映此行性质偏重考察,并非一般访问,公众难免有较大距离感。反修例风暴为特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政治社会动荡,中央希望香港重新成为“经济城市”,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是夏宝龙此行两大重点,不代表中央不再关注香港社会深层矛盾,以及“告别劏房”等方面的进展。期望下次中央要员来港考察,特区政府可以切实交出具体成绩,让中央看到香港民生及居住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夏宝龙以考察为主
盼港变回经济城市
这次是2011年以来,再有国务院港澳办主任来港考察,比较两次行程,颇有不同之处。当年王光亚来港3天,有较多公开活动,诸如落区参观天水围街市,与商贩交流和食蛋挞,以及出席青年座谈会,分享个人“上山下乡”经验;另外,王光亚在多个场合均有公开发言,比较香港澳门住屋问题时,一句“(澳门)进展较快”,更引起不少回响。反观夏宝龙虽然也有落区饮茶,以及造访长者中心及学校,跟长者及学生接触,但活动过程基本都是在传媒镁光灯之外进行,唯一公开活动是出席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礼。就连昨天启程返京,夏宝龙也没有公开作总结,只是请特首李家超向全港市民转达问候,跟当年王光亚离港前出席记者会,做法大相径庭。
过去12年,香港内外变化巨大,中央对港政策亦显著调整。时移世易,同样是港澳办主任来港考察,夏宝龙与王光亚做法不一,实不为奇。当年王光亚来港,行程较短,性质亦较接近一般访问;相比之下,夏宝龙作为这几年中央港澳工作主事者,此行性质偏重考察调研,一边验收重塑香港政治局面的成果,一边听取汇报了解情况,以及传达中央信息、期盼及要求。这次随同夏宝龙来港的港澳办人员,包括副主任王灵桂、党组成员向斌,以及4名司长,相当于近半港澳办高层要员都来了香港,可见夏宝龙来港前强调“大兴调研”所言非虚。
回看夏宝龙六天行程,特区整个管治系统,由高层政府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司法机构及纪律部队首长等,几乎每一环节,都有跟夏宝龙接触。由于会晤是闭门的,会后夏宝龙亦无公开发言,外界只能透过部分与会者转述了解。以造访立法会为例,根据议员转述,夏宝龙谈到爱国者治港下的行政立法新关系,希望立法会成为“良性民主平台”,建立有香港特色的良性民主制度,等等。整体而言,夏宝龙这次来港考察,向特区政府及各界传达的最重要信息,是必须紧记反修例风暴教训,国家安全危机暗涌未除,需要时刻警惕街头暴力卷土重来、警惕“软对抗”暗中作乱、警惕海外乱港活动倒灌香港。
国际形势风谲云诡,大国斗争激烈,维护国安既是为了香港,也是为了国家。外部敌对力量蠢蠢欲动,当然要巩固防线,加强防范,至于有关“软对抗”的忧虑,则显示反修例风暴对中央与香港关系伤害确实很深,重建信心与信任将是漫长过程。夏宝龙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致辞,希望香港“天天办会展、搞创科、拼经济,跑马、跳舞、炒股、揾大钱”,反映中央期望香港由之前高度政治化城市,变回专注发展的经济城市。
正确解读讲话内容
少提民生非不关心
夏宝龙致辞中,提到环保民生等诉求很易被骑劫,“游行不是表达利益诉求唯一方式”,认为香港要形成“包容共济、求同存异、理性沟通”的浓厚氛围。事后有意见认为,夏宝龙意思是游行可免则免,惟根据立法会议员转述,夏宝龙翌日访问立法会期间,澄清不是说香港不能游行,纯粹表达意见并无问题,但表达方式和内容不能违法、不能故意挑衅做危害社会行为。香港不再是“政治化城市”,但市民和平游行表达意见,是《基本法》列明的权利。夏宝龙所传达的信息,特区政府和政界人士尤其需要正确理解,避免过度解读,变成自我设限。正如有议员提到,夏宝龙表示,立法会行使监督权要以巿民长远利益为依归,不能为了“博眼球”。如果官方将之解读为立法会应该机械式支持政府,政策明明有问题也不发声,那肯定不是正确态度。
夏宝龙前年发表讲话,提到治港者要善于破解社会深层次矛盾,又希望香港“告别劏房”,时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后来更亲身探访劏房户。这次夏宝龙来港考察,经济发展是重点之一,不少行程都与财金界、创科界、大学方面有关,没有探访屋邨或劏房一类活动,市民距离感难免较大,但没理由假设夏宝龙不再关心劏房等民生问题,特首李家超昨天回应夏宝龙6天考察之旅,便特别提到政府会用好所有机遇,打破土地房屋樽颈。解决土地房屋问题,无法一蹴而就,现阶段中央持观望态度,特区政府更要好自为之,早日做出成绩,让中央看到实质进展。夏宝龙此行,接触一般市民不算多,由接见行会立会成员,到跟劳工界及商界人士对话,部分参与者身份重叠,甚至在不同场合一再发言。期望下次中央要员来港考察,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界别人士,听取更多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