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乐雄:核威慑的极限

时间:2023-03-24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俄乌战争看起来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兵戎相见,实际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同俄罗斯的较量。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核威慑是判断双方实力、自信、底气的重要标识。笔者10多年前就曾指出:冷战以来有核国家对抗,总是弱势一方首先发出核威胁。

这似乎带有点规律性。谁是战场上真正的优势方?与其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不如观察谁最先扬言要动用核武器。根据反向推测,谁先恐吓使用原子弹,谁就是底气不足、对胜利缺乏信心的表现。由此看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这场战争中似乎反复在验证这条“规律”。

普京尚未开战就先剑指北约,举行核战争演习,符合核武时代弱者先使用核威胁的行为。更有特色的是,每当俄军在战场上遭受重挫时,普京就挥舞一下核大棒,总让人想起那个经常喊“狼来了”的小孩。普京不仅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弱者先发出核威胁”的行为方式,还把这一行为方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核威胁不仅是实力、自信、底气不足的标志,还进一步成了常规战场交战形势好坏的标志,成了对战争前景绝望的表达。这多少也使战争观察方面多了一杆标尺。

核威胁是有效果的,毕竟北约诸国只在一旁撸袖,不敢下场,不然三次被俄灭国的波兰早就按捺不住,它若发兵10万从斜刺里杀出,不啻山海关一片石之战中突然杀出的皇太极八旗军。不过话说回来,俄国没有核武器也不会出兵乌克兰,北约再斯文,恼了也一定会像俄对乌那样:“老子打你又怎样?”

普京的核威胁还获得常规战场其他一些”特权”,俄方可无差别轰炸包括平民设施的乌克兰目标,乌方却不能使用北约远程武器,攻击俄境内的非军事目标;俄军可在乌克兰境内横冲直撞,乌军只能在本国领土内作战,不能进入俄境内作战;北约提供武器先前只是给些“标枪”“毒刺”“星光”“铁拳”等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等防御性轻武器,坦克等进攻性重型武器,只能躲躲闪闪挤牙膏似地提供。这些常规作战的特权都拜俄罗斯核威慑所赐。

但是,核威慑也有边际效应,不可能讹什么就有什么。俄罗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核武器,都是个让全世界头疼的问题。以个人陋见,这个答案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律中。通常,大街上抢劫者抢不到钱包,或抢到钱包后又被人夺去,不会与受害者同归于尽。倒是被抢的可能是一生积蓄、买房钱、子女婚嫁费用等等,被抢者会拼命抗争,甚至不惜与抢劫者同归于尽。一是钱包本来就不属于抢劫者自己,二是这次抢劫失败,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无论历史还是神话中,很少有抢不到东西而与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这个比喻是基于人性所决定的基本行为,一定会体现于国家行为上。

那抢的是原属于自己祖宗的土地怎么办?那就可以追问:祖宗得到之前,土地属谁?最后在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迷惑中顿悟:可以属我也可以属他。这就是外交辞令“基于历史的经纬和是非曲折”的深意所在。

所以,按正常理性操作,如果乌克兰有能力收复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固有领土,并就此打住,不直接威胁到普京个人和俄罗斯的生存,对方就不会动用核武器。俄方是否使用核武,一半取决于北约对胜利追求的程度。在核武时代,切莫追求全面胜利。切记罗马人那句名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是罗马帝国立国千年的秘诀,也是他们内政外交的最高原则。

当然,上述推论的前提是决策者受理性支配。

(作者是上海政法学院政治系教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