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中国迈向农业强国之机遇及挑战

时间:2023-03-16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柳金财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认为其粮食自给率仍处于安全范围,连续几年粮食产量丰盈,并无真正粮食危机问题。而依据美国农业部推算数据显示,中国玉米等主要粮食库存量达全球二分之一,中国在全球市场持续抢购进口粮食,以维持其国内粮食库存量;随俄乌战争延烧,致全球粮食市场供给短缺更为严重,复因中国粮食生产自足率逐年下降,恐进一步推升全球粮价。

中国粮食供给稳定及安全问题,正考验中国政府能否有效处理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政策及国家治理。中国谷物的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进口量增加较多的分别是油料、大豆、糖、肉类和奶类。20年间中国的食物自给率已从10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接近76%,其中食用油的自给率从81%下降到25%,大豆的自给率从60%下降到17%。

依据2008年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规定粮食自给率必须稳定在95%以上的红线。然2012年中国粮食自给率就跌破90%,并未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安全标准,2017年再降到82.3%左右,尽管一再强调“谷物自给率”超过95%,然实际“粮食自给率”才是正确概念,除了谷物之外,还应包括薯类和豆类。中国“谷物自给率”达标,但整体“粮食自给率”则有待提升。

粮食自给率持续下降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粮食一直处在增产趋势,2021年粮食总产量比2020年增长2%。2005年起的历年粮食产量显示,除2018年减产0.6%外,粮食产品只增不减,增幅最大是2015年的3.3%增长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然目前这仍有其困难,近年来中国进口粮食价格持续飙涨。

首先,高度依赖进口粮食且种子被国外所掌握。连续三年大陆政府《中央一号文件》(2021-2023)皆强调,自主性掌握种子种源为“重中之重”。中国粮食进口,已从占全球份额的5%提高至22%,未来5至10年,大豆和谷物进口量仍将保持增长。中国须耗资购买种子,大多被外国种子公司所掌握,其价格非常昂贵。农民种粮食的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依赖粮食进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中国粮食自给率持续下降。2018年中国粮食自给率约为80%。2000年粮食自给率为94%,2005年为89%,2010年83%、2020年因天气等因素,自给率下降到76%左右。中国粮食自给率持续下降原因,源自务农人数下降、农田土地面积减少、土壤受污染恶化,以及生产技术有待改进。耕地面积细小破碎、缺乏规模经济,导致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有效耕地面积减少

复次,土地财政导致有效耕地面积减少,降低粮食生产效率。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需求,衍生违法扩张性征地行为,造成“耕地非法被占问题仍严重,严重冲击耕地保护红线”,以致减少其粮食生产量。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9年末中国耕地19.18亿亩,比2009年末减少1.13亿亩,相当于原耕地的5%。但实际有效耕地面积,恐不易估算。

再者,中国农村耕地严重退化、酸化及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有的统计数据指出退化耕地面积占比高达40%,且长期的集约化经营、机械化施工,已使东北的黑土地耕层变浅、土壤板结,耕地变瘦,产量下降。同时,约14.5%的耕地已经严重酸化。在2014年的一项开创性调查显现,中国农田中存在大量重金属污染,估计16%农田遭镉、汞和砷等重金属污染。

大陆政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强调,“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中国因农地过于分散及污染,退化与酸化土地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率减少;复因农民工向城市流动,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又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最后,中国面临一连串自然灾害,包括气候变迁、洪灾水患、虫害疫情,尤其冠病疫情更是威胁到粮食系统稳定。依据《经济学人》编制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中国于2021年排名第34名,然对比其他经济大国,如加拿大(第7名)、日本(第8名)、法国(第9名)、美国(第10名)、德国(第11名)、俄罗斯(第23名),其粮食安全体系似仍嫌脆弱。

世界上所谓“农业强国”共11个,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以色列及日本。其评比标准则以农业从业人数占比、农业劳均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农业生产率、城市化比例、人均GDP为测量标准。但中国在这五项指标中,其比值仅略高于世界平均。以此标准衡估中国要达到“农业强国”目标,显然亟需规划诸多创新性经济社会环境农业政策加以配合。

作者是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