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中国的防疫政策转向很重要,但想让经济增速回到疫情前接近每年6%的水平,北京还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去年12月在北京开会制定来年的计划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主要经济助手基本上将疫情放到了一边,在着力促进消费和企业信心的会议公报中只简短提了几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高层决心要恢复增长。
尽管冠病感染正在全国蔓延,导致工厂和办公室缺勤率飙升,返乡消费者减少支出,从而令经济活动遭受打击,但经济学家预计重新开放的牵制效应将是短暂的。
他们的逻辑是,感染会在几个月内达到高峰,家庭支出随后会像去年的香港和台湾那样快速反弹。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步伐。
根据彭博定期调查所得预估中值,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经济增速2023年将增长4.9%。这落在政府顾问建议作为官方目标的4.5%-5.5%区间内。姚洋表示,要让经济增速达到区间上限,消费者支出需要增长6%以上,这绝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
中国严格动态清零政策带来的一个积极副作用是家庭储蓄2022年大幅增长,因为他们放弃了旅行和其他可自由支配支出:仅在2022年前9个月,银行存款就增加了13.2万亿元人民币(1.9万亿美元),比韩国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还高。但储蓄的增加主要来自富裕阶层,而他们更有可能把多余的钱用于投资而不是商品和服务。
广泛的防疫封控以及政府对房地产和科技行业的整顿令2022年的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受到冲击。2022年1-9月,经通胀因素调整后,中国城市的工资仅增长2.2%,还不到疫情前水平的一半。青年失业率接近20%。面对这些经济压力,中国去年11月末发生了街头抗议,促使政府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突然转向。
政府迅速取消了防疫限制措施,但消费者的萎靡预计还会持续。“经历了三年低迷的收入增长后,要说服中国家庭相信未来会比不久的过去明显好转将需要时间,”美国智库MacroPolo的经济学家宋厚泽表示。
消费支出疲弱加上濒临衰退的欧美对中国的出口需求下降,促进消费的重任今年将落在北京肩上。中国政府肯定会采取的一项措施是增加基建支出,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今年增速接近10%,是疫情前水平的两倍。政府官员还将依托银行向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促进企业招聘和投资。中国政府似乎还决心要善待企业家,即使他们身处科技行业。在这些行动的共同作用下,就业和薪资可能会得到提振。
为了进一步支持经济,即使是在欧美央行继续加息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也会继续将利率保持在低位,甚至可能降息。另一个有利因素是中国的通胀率预计会保持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