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铭:中美经贸关系前景不容乐观

时间:2023-01-12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陈士铭

共和党领袖麦卡锡上周末经15轮投票后,才好不容易当选美国众议院议长。这期间中国有网民和媒体还笑看美国这次政治僵局,预期美国接下来对中国进一步发难的步伐会减缓下来。这样的乐观预期是否靠谱,虽然有待时间来证明,但从目前的当地舆情以及美国企业最新动向看,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在可见的未来,恐怕都不会一帆风顺。

麦卡锡担任众议院议长的艰辛,其实对于中美关系发展并不是好消息。他遇到的阻力并不是基于他对华的强硬立场,恰恰相反,他所面对的反对力量都是立场更强硬的共和党众议员;也就是说,他在成功就任议长后,对华立场只能维持既有的强硬态势,或采取比目前更强硬的态度和承诺。他已明确表明会以议长身份率团访问台湾,而且还要成立中国政府一直反应强烈的冠病病毒溯源委员会。

可以预见的是,在他接下来的任期内,中美关系恐怕还会继续卷起不少惊涛骇浪。

既然不能指望美国立法机构为缓和中美关系发挥作用,拜登政府的立场又如何呢?这几年,拜登政府对华的强硬动作也没少过,无论是在中国大陆周边的武力展示,还是高科技出口管制的层层加码,都可说比前任特朗普政府期间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大家心中的疑问,不免是还有两年任期的拜登政府,是否还会进一步对中国发难。

基于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会晤,许多分析认为两国接下来有望管控分歧和矛盾,确保在保持互相竞争的同时,不至于让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但是从当前的美国舆情看,在两国多层面的关系中,恐怕是对军事冲突风险的管控和避免方面较有进展,而经贸关系恶化则未必能受到有效控制,甚至还有进一步滑坡的可能性。

尽管拜登政府内部对于应对中国的经贸政策有相当分歧,但到目前从大方向看,大致上会继续走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最近阐述的路线,即美国“并不寻求将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但将“继续向中国施压,要求对方解决导致竞争环境不公平的非市场经济行为”。

拜登会否向国会强硬派倾斜

这样的大方向会不会在拜登接下来两年任期有所变动,很大程度上胥视雷蒙多对华立场是否能满足拜登政府内部和新众议院格局所可能出现的更强硬要求。拜登会否为了确保两国军事冲突可防可控,而在风险相对较低的双边经贸课题上,不得不向政府内部和国会更强硬派倾斜,将是今后值得关注的一大风向标。

至于当前美国更强硬派对华的经贸诉求内容,大体上可以从上个月21日刊载在《纽约时报》,由特朗普政府期间负责与中国多次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撰写的评论中,看出端倪。

莱特希泽对于雷蒙多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主张,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无论从美国国家安全还是经济发展看,与中国经济“战略性脱钩”势在必行。他在评论中提出的“战略性脱钩”具体建议,可作为日后美国对华可能采取进一步强硬经贸措施的蓝本,所以值得参考。

首先,莱特希泽不认为美国应该取消现有针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而是相反,应该逐步对所有中国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关税,直到双边贸易能达到大致平衡水平。其次,美国应该解除自身的科技与对方的互联性,具体就是强化对华出口管制,进一步限制允许对华出口的技术种类和出口对象,并且阻止美国高端制造业在华从事与当地先进工业整合的项目。美国也有必要采取更多类似晶片法案的税务奖励或管制政策,确保先进技术继续留在美国本土或盟友国土。

最后也可能是引来本区域较大关注的建议,是美国应该进一步限制对华的投资,以及中国对美国工业的投资。莱特希泽认为,美国的投资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不时导致关键的供应链从美国外包到对方那里,而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也经常造成美国技术和敏感数据的流失。

互惠互利不再是舆情主流

显然,莱特希泽的建议,反映了美国当前日益以零和博弈而不再是以互惠互利的角度为主流,来看待中美经贸关系的舆情现实。他的观点相信不仅获得对华主张更强硬立场政客的认同,也似乎与拜登政府内一些成员的立场相呼应。现任贸易代表戴琪就坚决反对取消现有对华进口的关税措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去年也说过,对华制裁行业对象不应该止于半导体晶片行业,还具体指出中国生物科技和清洁能源应该包括在内,当时还一度引发这些行业股票的震荡。他们的对华立场是否在接下来两年进一步影响拜登,将大大决定美国还会不会对华采取更多强硬经贸措施。

事实上,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和中国有业务往来的美国企业,也纷纷预先采取了各种避险措施,这一来就犹如“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般,反让双边经贸关系朝向脱钩迈进,更进一步越来越成为事实。《日经新闻》上周报道,戴尔科技计划到明年停止使用中国制造的晶片,并已告诉供应商减少中国制造组件的数量;另一家同行惠普,据说也开始研究将生产和组装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可行性。

总之,到目前为止,没迹象显示中美的紧张关系,下来会因美国的政治僵局而有缓和的可能。随着美国舆情对于中国的负面化甚至妖魔化已经凝固下来,双边经贸关系在舆情催发下,正对上至白宫下至企业和个人继续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不排除日后还有更多料想不到的波折,困扰着两国关系。

作者是本地自由撰稿人

事实上,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和中国有业务往来的美国企业,也纷纷预先采取了各种避险措施,这一来就犹如“自我实现的预言”般,反让双边经贸关系朝向脱钩迈进,更进一步越来越成为事实。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