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基因测试是个潘朵拉盒子

时间:2022-12-18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杨萌:基因测试是个潘朵拉盒子

海量数据再跟基因做参照,就能进一步解码群体中哪些基因会促成疾病多发,达到预防或者早期干预的目的。

最近,有人从香港寄了一份神秘包裹给我,我一边纳闷自己并没有网购任何东西来办公室,一边打开包裹,发现一个熟悉的品牌,原来是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基因测试盒。

我从来没有联系过对方,可能因为浏览网站落下了小饼干(cookies),让对方知道了我的网址。但到底是怎么找出我的办公室地址的?还真让人细思极恐。

从我粗浅的了解,这个品牌标榜可以利用唾液查出我的基因构造,预测是否有什么隐藏的健康风险,也就是时下所谓的精准医学。没有想到,精准医学的市场营销,也可以投放得这么精准,把货样直接送上了门。

利用基因对人体健康做文章,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领域。新加坡在这方面不落人后,我们采访新闻时,不时都会接触到基因医学。在我念书时,基因医学尚不发达,对于DNA的学习停留在单个蛋白质的阶段,也只知道人类的基因要是拉成一条线,可以来回地球和月球几千次……

转眼间,随着本地计划谱出10万个人的全基因谱,把人当成软件程序那样,一个个代码查个遍,基因科技也成了卫生部长王乙康口中的“登月式”突破,跃升为新加坡这个小国雄心勃勃的大计划。

年龄介于30岁至84岁之间各种族的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包括已患有疾病的人都可参与这项研究。整个过程会花大约五至六个小时,参与者可获得一份详细的健康报告和50元礼券。

这项研究长期观察参与者的健康,并收集他们的腰围和臀围、血压、身体素质、肺功能、身体成分、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认知能力以及葡萄糖和胆固醇水平等资料。海量数据再跟基因做参照,就能进一步解码群体中哪些基因会促成疾病多发,达到预防或者早期干预的目的。

要知道,按照对公共卫生的旧认识,在新加坡展开人口医学研究不符合经济效益,因为新加坡人少,不容易找到足够的人来做临床测试,要研发什么疫苗和新药物,多数是跟区域国家一起,我们顶多就凑个数。

但是到了基因层面,又成了绝地反攻。因为新加坡人口有不同种族,之前就有报道说,新加坡稳定和多样化的人口,能涵盖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基因多样性。再加上医学研究的制衡机制完善,比如严谨的道德条规、研究经费的监管和保密条例等,都吸引了各家制药厂来设立研究中心。

社会层面的医疗政策,也会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改变。比如,卫生部去年发出的《提供非临床基因检测指南》,规定本地商家不能直接向消费者售卖任何临床基因检测仪,只有注册的医疗机构才能这么做。

另外,卫生部去年也与人寿保险协会拟定一套禁制令,要是申请一般健康保险、私人综合健保计划以及普通保险等,保险业者一般不可索要预测性基因检测结果。即使申请者有相关家族病史,业者也不可要求个人为了申请保险而去接受基因检测。

这主要是在推动本地精准医学的发展时,避免人们因担心不受保,不愿接受临床基因检测或参与精准医学研究。

目前已经有癌症病患服用标靶药物,从基因的层面抑制癌细胞;有朝一日,基因疗法可能会像打冠病疫苗那样走入千家万户。到时候,须要出台的制约可能更多,比如:医院是否有权通过基因,了解病患的治愈概率有多高,才决定是否救治?雇主是否有权在员工体检中加入基因检测才决定聘用?母亲是否能在胚胎时期就查出孩子未来是否健康?情侣是否能做基因检测才决定要不要结婚?这些医学伦理问题跟医学的发展如影随形,从来都不能脱钩。

说到我糊里糊涂收到基因检测盒,后来我把它放到一边没有打开。谁知道那是什么潘朵拉的盒子?

(作者是《联合早报》本地新闻主任)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