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金融科技周开锣,香港政府公布虚拟资产在港发展政策宣言(下称政策宣言),对引入虚拟资产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放宽散户参与等,皆持开放态度。加密货币、非同质化代币(NFT)等虚拟资产,近年在全球迅速发展,投资风险与监管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与此同时,虚拟资产所带来的科技好处及金融创新,机遇亦须好好把握,不少先进市场都在完善相关法规及监管制度,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追上时代,促进金融产品多元化。政府对虚拟资产有所保留的态度出现变化,政策宣言是一个新起点,官方需要做好风险管理,确保虚拟资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风险莫忽略
机遇要把握
香港疫下复常,金融界本周连场大事,除了国际金融领袖高峰论坛这一重头戏,还有一连五天的金融科技周。官方表示,这次金融科技周有逾250名讲者,出席人数料超过2万。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明言,希望本周一连串活动,可以带起整个气氛,让外国投资者看到“香港回来了”,同时也希望业界及银行可以为香港金融创新,提供更多好点子。
虚拟资产、新兴科技及大湾区发展机遇,均是金融科技周涵盖的主要范畴。政府还特意把握这次机会,发表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交代未来政策立场及方针。宣言提出引入新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联系全球业界在港开拓商机,证监会将就新发牌制度下散户参与虚拟资产买卖的程度,展开公众咨询;对于引入虚拟资产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政府亦持欢迎态度。另外,政府和监管机构正研究推出多个试验计划,测试虚拟资产带来的技术效益,并尝试把有关技术进一步应用于金融市场,这些试验计划包括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非同质化代币(NFT)、绿色债券代币化,以及数码港元等。
近年虚拟资产发展有如雨后春笋,加密货币、NFT等在世界各地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产品。在香港,证监会2018年引入了虚拟资产监管框架,短短4年,投资者透过海外平台购买的虚拟资产基金,金额以几何级数倍增,去年达到100亿港元。有金融界调查显示,香港及新加坡的富豪,超过九成对虚拟资产投资感兴趣,有意增加相关资产在个人或家族财富中所占比重,然而虚拟资产作为新兴事物,价格波动大、潜在风险高,今年中,稳定币UST爆煲,便引发甚大震荡;此外,虚拟资产去中心化、匿名性及跨国性等特点,亦衍生不少问题。过去3年, 本地与虚拟资产相关的罪案数字急增,单在2021年便有1397宗,涉及金额超过8亿元,较前一年升幅逾6倍。
虚拟资产有利有弊,无论是风险的一面,还是机遇的一面,都应该正视,关键在于趋利避害,香港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尤其需要如此。金融科技一日千里,区块链技术对经济、贸易及金融市场运行均有正面影响,不同经济体视乎自身条件,可以选择不同进路,有的倾向审慎,有的倾向进取,最重要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门径,发挥自身的优势。大陆虽然全面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但在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数字人民币方面,大陆步伐之快,肯定位居世界前列。相比之下,早前拉丁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开全球先河将比特币列为法定货币,做法更似噱头豪赌,多于深思熟虑。香港金融市场成熟,官方容许专业投资者从事虚拟资产交易亦有一段时间,证监会在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方面累积了相当经验,确有条件进一步发展虚拟资产生态圈。
借鉴外地结合自身
找出合适发展步伐
虚拟资产交易方兴未艾,与之相关的数码资产所有权和转让权等问题,这几年外国已有不少司法裁决,确立了案例,香港发展金融科技,亦要与时并进。虚拟资产交易若继续局限于小撮专业投资者,将散户完全拒诸门外,无法将饼做大,熟悉区块链技术的人才缺乏发挥空间,自然不会选择在港发展,不利本港汇聚金融科技专才。当然,为了保障投资者,政府与证监会必须完善法规,合理合度监管虚拟资产交易, 同时亦要不断提醒散户及公众有关虚拟资产的风险。虚拟资产的匿名性,容易被不法之徒用于洗黑钱、诈骗乃至恐怖活动,政府有责任尽快完成相关立法,堵塞法律缺口。
香港金融市场一直以股票及相关衍生产品为主,近年官方在推动债市发展方面,无疑比以往积极,但规模仍很有限,发展虚拟资产市场,有助香港金融产品多元化。随着金融科技发展,部分传统金融投资工具迟早会被取代,香港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当年阿里巴巴希望以“同股不同权”方式在港上市,却遭证监会拒绝,蹉跎多年后才成事。一个过于保守的决定,令香港白白错失不少机遇,官方在发展虚拟资产市场上,不应重蹈覆辙。放眼亚洲,日本官方已将Web 3.0视为发展战略支柱,准备放宽虚拟资产投资限制,至于新加坡,官方最近关注虚拟货币投机情况,担心之前走得太快,打算引入多一些限制散户的措施。香港发展虚拟资产市场,可以多些参考其他地方的经验,结合自身条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