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港澳突搜
自《香港国安法》前年落地后,港府过去几年就积极在教育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正本清源”工作。以全港八所政府资助大学为例,除了所有学生从今年9月起须完成指定的国安课程方可毕业之外,大学“一把手”也在逐步换人。
在高等教育界以博雅教育闻名的岭南大学,10月10日宣布香港城市大学数据科学院院长秦泗钊将接替明年退休的郑国汉,出任岭大校长一职。今年59岁的秦泗钊是山东人,早年在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曾赴美国和香港的大学任教,是典型的“海归派”学者。
以前香港的大学校长多由本地或外国学者担任。但目前八所资助大学之中,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和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都具有大陆背景,前者来自浙江温州,后者则在南京出生。
“海归派”出任香港高校“一把手”的现象,近来也漫延至其他私立大学。刚过去的周六(10月29日),另一名“海归派”大陆学者陈致就正式成为香港私立大学——珠海学院第11任校长。
根据《基本法》规定,香港各所高等院校可以保留自主性并享有学术自由,各所受资助大学的校长职位一向是由院校自行招聘。
各所大学以往都倾向聘请在国际学术界具有祟高地位的资深学者担任校长,以增加大学名气。可近些年香港社会日益政治化,大学都无可避免被卷入政治的舆论漩涡中,这种只注重校长的学术地位模式已显得越来越落伍,弊端丛生。
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欠缺政治敏感度的一众高校校长,夹在政府和投身社会运动的学生之间束手无策。他们无论是公开谴责示威者,抑或低调处理甚至是同情学生,都引起不同阵营的批评,左右为难。
2020年7月《香港国安法》生效后,北京确立“爱国者治港”原则,政治立场比较模糊的科技大学校长史维、城市大学校长郭位、浸会大学校长钱大康皆先后退休。仍然在任、曾经表达过同情学生的校长,则持续不断受到攻击;如在修例风波中被称为“暴大”(暴动大学)的香港中文大学,一批建制派人士近年就誓言要中大校长段崇智下台,为2019年“放纵暴徒学生”负责。
平心而论,段崇智在反修例风波的表现确实有欠理想,尤其是他一度相信学生并发表谴责警方的声明,更成为人生中一大污点。但段崇智近年已经“觉今是而昨非”,甚至还成为李家超竞选特首团队的成员,算是洗了白。部分建制派人士依然咬住他不放,似乎反映了官方在大学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仍未停止。
在此情况之下,本土出生、一向不擅长政治的大学校长,未来只会倍加吃力;来自外国或者台湾的大学校长则由于背景敏感,面临的压力恐怕也只会越来越大。
反观“海归派”大陆学者没有国籍或身分的负担,又得到大陆政府信任,出任香港高校校长的机会自然被看高一线。这个新现象引起社会忧虑,担心香港的大学会渐渐由“红底背景”人士接管。
香港社会的担忧实属正常,但不一定百分百准确。毕竟香港长期以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市,大学师生来自五湖四海和不同国籍,犹如小型“联合国”,无论是由外国籍抑或大陆背景的人士担当大学校长都不出奇。如果单凭校长是大陆背景,便质疑大学被“染红”,实有违大学多元化的精神。
事实上,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三四十年的发展非常迅速,成就斐然.近年不同的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之中,许多大陆学者都榜上有名。越来越多大陆学者出任香港的大学校长,只是印证了大陆学者在国际教育界的影响力不断上升。香港人须以平常心眼光看待这股新变化。
客观而言,大部分大陆学者执掌香港高校校长的工作表现算是称职。以香港大学为例,该校过去几年风波不绝,元气大伤。张翔首次以大陆人身份成为港大的新舵手后,很快就稳住局面,得到了大多数港大师生认可。
当然,“海归派”大陆学者也不是没有弱点。普遍而言,他们和以往外国籍校长同样不太懂广东话,与师生直接沟通有困难。近年香港各大学皆面临资源不足问题,如果大学“一哥”的社交能力一般,或许会削弱大学在社会筹款方面的表现。这也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