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01
作者:张钧凯
10月23日大陆政府中央官宣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入列。出生于福建的蔡奇进入大陆政府最高权力核心,人事布局引起台湾不小的讨论。台媒《联合报》快评指,“蔡奇的入常或许就是大陆政府有意将解决台湾问题列为优先政治议程的一个显著的人事指标”。2012年蔡奇在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内曾到访台湾,当时在博客写下一组《台湾行日记》,或可作为理解蔡奇对台认知和情感的一个侧面观察。
这份日记开始时间是2012年7月6日至12日,也就是从蔡奇搭机自杭州飞赴台湾高雄开始,一直记录到他搭机返杭的七天在台走访过程。
从日记内容得知,当年蔡奇以“社团名义签证”进入台湾,而国民党执政下的台湾方面“按实际身份相待”。此行主要有两大主要任务,一是探望当时住在高雄左营眷村的二舅,高龄将近90岁的蔡奇二舅,已在台湾生活63年。蔡奇写道,“舅甥相见格外亲切”,“谈到两岸早日统一,心情显得较激动”。
离台前夕,蔡奇还见到了素未谋面的三表哥一家。他带着感动之情如此写下,“此次台湾行印象最深的是两岸同根,其实当年迁徙过来的200万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宝岛自古就属唐山。这情这缘这脉,相连的海峡就是见证。去过台湾都有这样的强烈感受!”
另一任务则是回访南投,蔡奇与时任南投县长李朝卿是多年老友,两人牵线将西湖与日月潭结为“姐妹湖”。看得出来,“回访”只是一个由头,蔡奇借由此行马不停蹄地由南向北、由西至东,对台湾政治和社会情况做了近乎地毯式的考察。
除了“老友”南投县长李朝卿之外,蔡奇当时还见到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以及时任副主席林丰正、蒋孝严、洪秀柱等人,赞扬连战有“大家长”风范。也见到了时任新竹县长邱镜淳,对其“热情、节奏快、充满活力”印象深刻。其脚步深入台湾基层乡镇,访问时任宜兰县头城镇长陈秀暖,了解地方建设资源筹措运用情况。已故高雄市议长许崑源,蒋经国嫡长孙蒋友松,时任台北市教育局长丁亚雯等人,也是蔡奇会见的对象。
他在日记中记载,时任台北市议长吴碧珠、立法委员罗淑蕾和张庆忠,现任新北市议员陈明义,今年参选角逐南投县长的许淑华等人,为他举办了欢送会。席上还有台湾政论节目名嘴江岷钦、于美人。在座合场歌曲《西湖春》,气氛相当欢愉。
从蔡奇日记内容来看,台湾基层组织的基本运作情况,是他留意关注的重点之一。蔡奇拜访了高雄地区的果菜运销合作社、水果产销班、农会、邻里长,以及六龟育幼院等社福机构;在基隆考察中正区砂湾社区,都留下了第一手的调研数据。
在科研机构方面,也能看到蔡奇的足迹。他走访了高雄中山大学,商定浙江大学与该校加强海洋研究;以及位于基隆的台湾海洋大学,强调两岸学术交流的限制应该要得到改善。在考察新竹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时,蔡奇特别向院方了解产官学界三方合作的机制。
台湾的社会发展情况,给蔡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拜见中台禅寺创办人惟觉和尚,在日记中详列大陆和台湾佛教发展的比较差异;与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见面后,他写下“故宫用展做文创对我们有启发”。
其他亮点还包括了,蔡奇特别感兴趣台湾便利店提供的服务,比如提供各种缴费和售票功能的电子服务机台,他说“便利店值得一学!”“不知何时大陆有这样的便利店?”看完台北市信义区的诚品书店旗舰店后,他同样以赞叹的笔触写下“果然不同一般!”台湾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站)兼具休息、娱乐、饮食功能,透过太阳能发电,以及“规模大又干净”的洗手间,令蔡奇特意在日记记上一笔。
两岸在2010年签署了《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在此时代氛围下,蔡奇在台湾拜访了多家企业。包括国泰金控、裕隆集团、1111人力银行、证券柜枱买卖中心、杏辉医药集团研发中心等,日记中不时能看到他与浙江经济发展彼此借镜的想法。
在日记的最后,蔡奇为他七天台湾行的体会,留下了五点总结。第一点是两岸在历史和亲人之间“情缘”;第二点是城市管理、学校教育、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交流”;第三点是“基层”,他强调“想了解台湾,就须沉下去走基层”;第四点是被蔡奇视为“入台通行证”的“文化”;第五点是“责任”,“此行更增强责任感,对台交往无小事”。
十年过后,两岸从民间交流风风火火的和平发展时期,走向了台海紧张严峻,特别是官方陷入冰封,民意对立持续堆高。蔡奇曾说,“只有交流才能促融合”,“只有为民众着想,对台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对台交往无小事”。这些十年前接地气建立起充满真挚情感的“台湾观”和“两岸观”,随着十年后他走进大陆政府权力最高层,且二十大报告确立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行动纲领之后,文情并茂的《台湾行日记》最终将成为令人追忆的一篇“历史文献”,还是会产生什么微妙的变化,或许只能留待历史风云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