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和战两手反独促统 台版两制借镜香港

时间:2022-08-14 09: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解放军围绕台湾的军演甫落幕,上周三(10日)北京就发布了22年来首份“台湾问题白皮书”,强调以和平统一仍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被解读是与军演的“硬”配合,对台“软”的一手,显示大陆仍重在反独,而非急于促统。不过,与历史上前两份“白皮书”对照,这份新“白皮书”对台独的语气更为严厉,给台湾开出的统一后优惠条件更少,显示大陆在香港取得经验教训之后,对“一国两制”的实践,有更清醒的认识。

第三份白皮书基调变

和与战之间还有选项

从时间点看,1993年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发表于江泽民时代,时值两岸首获官方授权的民间正式接触“汪辜会谈”之后;2000年的第二份白皮书《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发表于胡锦涛时代,恰逢李登辉抛出“两国论”、陈水扁上台前夕;这次白皮书题为《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虽是在美国众议长佩洛西访台引发的风波之后,但并非临时起意,在大陆政府二十大召开前夕,突出“新时代”,是习近平时代对台政策的全面宣示。与第二份白皮书已相隔22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两岸关系及力量对比也发生空前巨变。

正是基于这些变化,新一份白皮书在基调上有一些显著变化,例如外界都注意到的,前两份白皮书承诺的统一后台湾“享有一定的外事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两岸协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等内容,都不见了。新白皮书首度将“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并列为两岸谈判的前提与政治基础,今年是“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就是台湾官方否认“九二共识”;前两份白皮书各有五次提到“台独”,新白皮书“台独”一词出现了36次,还四度点名批判民进党,可见北京对“台独”与民进党态度之严厉。其中一段话,“民进党的谋‘独’行径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危害台海和平稳定,破坏和平统一前景、挤压和平统一空间,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引起外界关注,认为北京已将民进党视为“必须清除的障碍”。但细味全句上下文,“必须清除的障碍”指的是“民进党的谋‘独’行径”,而非民进党本身,即并未将民进党排除在两岸对话之外,但仍是对民进党官方的严厉警告。

白皮书虽然重申和统仍为“第一选择”,“非和平手段”是“最后选择”,但所谓“第一”与“最后”,手段是相辅相成的,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说到底是要保障和平统一依然有实现的可能性。从“第一”到“最后”之间,还存在其他可能选项,如以武逼谈、围封促统等,在这次军演中,这些选项都有所展示。新白皮书写明,“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祖国大陆的社会制度,依法实行高度自治。”这似乎意味,以非和平方式统一后,台湾未必可享有“高度自治”。

国防外交权收归北京

统一拖愈久愈不利台

北京对台方略的这种变化,除力量对比的变化外,还因为有“一国两制”在香港的25年实践。新白皮书对台湾实行“高度自治”的前提是,“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调“‘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并以港澳为例,称回归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暗示统一后的台湾和大陆,就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白皮书删除统一后台湾可保留外事权与军队等允诺,也是参照港澳模式,即国防、外交权在中央,既然不能保留军队,自然亦无军费开支,在“统一红利”中多了“台湾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一项。

香港回归至今,有119个外国领事机构,特区护照获168个国家和地区予以免签证待遇。新白皮书在统一后外国与台湾关系的描述是,“经中国中央政府批准,外国可以在台湾设立领事机构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机构,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在台湾设立办事机构,有关国际公约可以在台湾适用,有关国际会议可以在台湾举办”,显然也是借镜了香港回归后的涉外实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字,1980年,大陆生产总值(GDP)仅是台湾的7.2倍,到去年已经是台湾的22.1倍;从1978年至2021年,43年间两岸贸易额增长7000多倍,大陆连续21年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亦是台商岛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两岸人员往来从1987年的不足5万人次,到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一年已有约900万人次。这就是北京推进两岸统一的实力与信心所在,也是大陆政府认为“时”与“势”始终在自己一边的原因。尽管“一国两制”要让台湾人接受,仍需作艰苦的解说工作,惟从白皮书内容的变化可见,两岸统一拖得愈久,台湾的主动权就失去得愈多。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