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作者:Ott Tammik
爱沙尼亚外交部长乌尔玛斯·雷因萨鲁(Urmas Reinsalu)表示,中国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爱沙尼亚决定退出中东欧与中国合作框架的原因之一。
“我们做出这一决定时,此事绝对是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在那之前,我们与一系列的盟友进行了磋商,”雷因萨鲁周六在爱沙尼亚的派德接受采访时表示。
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组建新联盟后,保守派雷因萨鲁于7月份上任,他也是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他在本月访问基辅时,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商讨了欧盟对俄新制裁的想法。
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跟进 波罗的海三国悉数退出中东欧和中国合作框架
本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追随立陶宛,决定退出“16+1”合作框架;这是一个2012年组建的结构较为松散的联盟,以促进基建和发展项目领域的合作。
一位了解情况但因未获授权公开表态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称,两国也在寻求其他国家退出,但未取得成功。该知情人士称,另外三、四个国家也在考虑退出,但是这是一个政治决定,取决于目前哪位领导人在位。
批评人士认为,“16+1”是北京方面操控被布鲁塞尔忽视的欧盟国家,并借此分化欧盟的一种方式。
雷因萨鲁表示,在数个中东欧国家,中国通过广泛投资基建所取得的影响力要比在爱沙尼亚大得多。他表示,爱沙尼亚不会因为退出该倡议而失去任何惠益。
“因此,此举主要具有政治含义,”他说道。“该形式没有产生任何重大的切实成果,我们宁愿通过欧盟作为一个单一实体与中国进行接触。”
2月份,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促使欧洲普遍重新审视对华关系。但是即便是在战争之前,对于“16+1”合作机制的热情已经有所减退,因为一些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缺口的不断扩大而感到不满,同时中国也未能兑现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俄乌战争犹如警世钟 促使欧洲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上述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总统或总理均未参加2021年举办的线下峰会,参会的是级别较低的官员,外界将此视作是在冷落中国。
立陶宛早前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后,与北京陷入争议,去年退出了该合作倡议,称联盟并未兑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