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悟已往之不谏

时间:2022-08-14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叶鹏飞:悟已往之不谏

这是一种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表达对集体福利的关心、履行公民权利和承担公民义务的自主行为。

这个优良的社会传统,是国家民主制度的宝贵资源,必须倍加珍惜并培育传承。

中元节会馆按传统举办普渡,不少理事和会员都来热闹一番,祈福求平安。邀了家离会所不远的三叔来参与,顺便跟秘书处拿了入会申请表格,让三叔和堂弟堂妹成为正式会员。

新会员申请须介绍人,一般都是现有的理事或会员,同时申请者得证明自己的祖籍。对于像新加坡同安会馆这样的社团来说,出生证上籍贯栏目的“福建”显然还不够,得去先人墓碑上拍照佐证,因为传统上墓碑除了注明省籍,还会进一步说明家乡地。相信在籍贯身份上面对跟同安会馆类似问题的社团,本地还有不少。

为了加强乡亲之间的情谊,同安会馆最近安排在某个周六,拜访了新加坡儒林张氏公会及禾山公会,自己身为理事之一也随行。

儒林张氏公会是由张姓同安人组成的社团,禾山则是原同安县厦门岛上的一地,拜访两个社团时虽然大多用华语交流,间中不少资深理事也用同安话互相问候聊天,“乡土音无改,人间世几经”,宾主尽欢。

中国现代政治奠基人之一的孙中山曾感叹中国人是“一盘散沙”,缺乏团结精神。明清两朝的皇权专制,一姓凌驾于百姓之上的政治格局,一盘散沙当然更易于统治。有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学者指出,相较于经历常年战乱破坏摧残的北方中原地区,华南的民间结构相对没有那么松散。部分原因可能是自西晋以来“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中原地区有组织的氏族大家,在播迁至闽粤地区落地生根后,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这种以祠堂、族谱为核心,对家乡宗族的强烈认同,以及立足于此的互助精神,又随着清末的闽粤移民潮传到了南洋。

新马社会至今仍然充满生命力的各类宗乡团体,体现的正是这种不断繁衍变化的历史传承。从地域、姓氏等共同祖先血缘为基础的结社互助的本能需求,随后慢慢发展出以行业、兴趣为主的团体,甚至同窗经历的校友会,构成了本地华社的骨干。

怡和轩俱乐部主席,同时也是南洋胡氏总会主席的胡财辉希望抛砖引玉,在庆祝自己70岁生日时行善,用个人名义捐出128万元支持18个文教、医疗和社区机构,包括最大笔的20万元给《联合早报》百年庆基金,以及15万元给母校中正中学,反映的就是华社这种互助和饮水思源的情怀。

华社的团结一心,在每年国庆日当天的《联合早报》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各宗乡团体、行会组织,纷纷单独或联合刊登贺词,表达对国家的祝福。这种爱国精神,源自由己及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在行有余力之后,就得考虑兼善天下。

自开埠以来便陆续成立的本地华社团体,绝大多数的负责人都是自愿且无偿地服务,不少还自掏腰包捐助活动。用现代政治学的说法,这是一种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表达对集体福利的关心、履行公民权利和承担公民义务的自主行为。这个优良的社会传统,是国家民主制度的宝贵资源,必须倍加珍惜并培育传承。

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细品其实存在因果的逻辑关系,因为唯有对过往的经历有所反省,才能够对未来保持希望,补救已经不可挽回的错误。

我们新认识任何朋友,总要对他的过去有所了解,因为过去的经历是构成当下个人的重要部分。个人如此,更何况团体、国家。

引发舆论热议的电子版出生证取消籍贯栏目一事,经官方澄清解释后,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茶杯里的风波。决策者体现的是一贯的效率为先价值,手起刀落,不假思索。华社则“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不得不对决策的可能后果表达担忧和警惕。这其实也并非全然仅关系华社的利益,对国家未来的性质,同样有深远的潜在影响。

深具洞察力的美国政治学者帕特南(Robert D. Putnam)在2000年出版的《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就预见了美国人失去了结社的热情和传统,最终会酿成各种社会甚至政治问题。当下美国政治社会失序对立,印证了他早在1995年就发现的现象,当年他所发表的文章是《独自打保龄球:美国萎缩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指的是人们通过日常结社的团体活动所培养的互信,当这种厚重的人际关系逐渐弱化,人因为失去团体的支持与保护而变得原子化,缺乏安全感,就容易自我激进化,去拥抱各种极端意识形态,企图在寻找共同敌人的过程中,也找到能抱团取暖的同志。这一社会后果如何,看看如今的美国便知殷鉴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在看待华社社团乃至所有族群的民间自发团体时,就应当更有人文关怀和历史意识。再不济,从实惠的功利主义角度,也不妨视之为宝贵的“社会资本”,国民集体身份认同的凝聚剂。资本注重长期且持续的投入,从近期不少社团理事会成员年轻化的趋势观察,本地年轻人正慢慢意识到结社的重要性。

因此,于公于私,与其只恢复籍贯栏目,不妨更进一步,鼓励还知道自己祖籍细节的父母,在“福建”之外加注比如“同安”“禾山”等信息,让下一代学会饮水思源之余更懂得继往开来,为孕育立足于多元文化的新加坡人身份认同固本培元。

(作者是《联合早报》言论组主任 )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