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满:中国清零政策真的过时了吗?

时间:2022-05-09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吴永满

一直以来抗疫成绩优异的中国,近两个月遭遇多个城门失守。上海防疫失败尤其让人揪心,人们在同情上海之余也逐渐质疑中国的防疫政策。“动态清零”是否已过时?北半球多个国家都已置冠病而不顾,中国是否也应效仿他们“与病毒共存”?疫情暴发至今,中国迟迟不肯开放,究竟原因何在?让我们来解剖中国对疫情防控的几个考虑。

一、生命财产的考虑。中国主张“生命至上”的防疫原则是可敬的。自武汉以后,清零政策把两年内的死亡人数控制在个位数。上海一波疫情截至5月4日,两个月内就死了503人,但这是在严格封控的情况下。香港2月暴发的疫情,三个月内感染120万人,造成9300起死亡。大陆人口是香港的180倍,以此推算,就是167万起死亡,加上可能日增900万到1000万起的惊人数字。即便以死亡率较低的新加坡作为参考,中国一旦放开,前三个月的死亡人数也不下三、四十万。

还有个不可控因素——就是我们无法选择病毒。谁也无法肯定所有人到时感染的是奥密克戎或是德尔塔或其他毒株。在上亿人集体感染的情况下,会不会有更厉害的毒株出现也是未知数。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一个政府放弃两年内个位数死亡的优异成绩,转而采用一个明知会造成数十万人死亡的新政策?这也是为什么钟南山院士一直强调:“清零的代价虽大,但放开的代价更大。”中国若要放开防疫,得先找到有效降低病死人数的方法。

对比欧美,据世卫组织统计,英国3月中宣布解除所有限制时,全国已有29%人口(2000万)感染,17万人死亡。放开后一个半月内,新增9000多起死亡。人口密度低的丹麦和瑞典2月宣布疫情结束时,全国已有四分之一人感染。丹麦放开后死亡人数更是增加60%。瑞典三个月内新增死亡13%,约2000人,比该国公布每年流感死亡的平均人数——685高出许多。美国至今也仍未全国放开,多个城市仍要求在个别场所戴口罩。西方国家是真的征服了冠病还是在掩耳盗铃,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二、医疗资源的考虑。除了疫苗接种率,医疗资源分配也将决定死亡人数的量级。上海冠病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曾说过,除了少数危重症患者,其他中到重度患者“只要有口氧气吸吸都能活过来”。他还举例,新加坡有800个可筛查发热的诊所,但上海只有110家发热门诊,北京76家。在疫情暴发期间,自测阳性的老百姓不免会恐慌,他们需要专业医生告诉他们可以在家康复。这对防止医院被大量轻症患者挤兑,确保真正需要救治的人能获得相应的医疗资源至关重要。中国若要放开,需要让更多社区卫生院和诊所具备有效分流轻症患者的能力。

三、社会、经济和舆论的考虑。若冠病广泛流传,中国还将面对各种社会和生活问题。以一周期10天为假设,全国同一时间将有5000万以上人口被感染。如果这些人都居家隔离,日常服务如交通、物流等都将受影响。1亿6000万在外农民工,很大一部分是住在宿舍或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这些人该怎么安置?若无法开工,必将拖慢基础建设。几千万人居家隔离又将影响消费经济,这两年来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旅游和餐饮业又将再次受到重创。面对一连串问题,不只百姓心情会受影响,也难保不会再有类似上海的尴尬事件出现。面对以上问题,中国要有周详的预案。

简单地说,中国被自己的防疫成功绑架了。除了抗疫成功,中国是2021年全球十大经济体之中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是最大资产。从细节可以看到,中国对疫情的态度已经有着微妙转变。但若要与病毒共存,还需要做好更充分准备。让我们静待这一天的到来。

作者是中国广东前新加坡商会理事

在中国居住16年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