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巨:中国严厉防疫伤害民众

时间:2022-05-09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王东巨

从西安疫情开始,中国政府的防疫政策在持续加强。西安是继武汉后第二个实行封城的千万人口级别省会城市,之后的天津,是全国首个迎接奥密克戎挑战的直辖市。天津创立了“静默期”“原地静止”“全域静态管理”概念,为改造版的封城。之后的吉林省疫情,吉林市、长春市直接实行封城管理。

上海疫情传播迅速、流行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已超过2020年武汉疫情的规模。在上海疫情冲击下,官方强力要求各省市“统一思想,严防死守,坚持动态清零,坚决打赢奥密克戎病毒阻击战!”于是,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升级,把防疫工作当成首位的政治任务来抓。只要有阳性病例,哪怕只是个位数、两位数,各地政府立即启动最高级别防控措施,迅速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5月1日北京的划分又增加了临时管控区、强化防范区,越发细腻。天津之后,“全域静态管理”这种异名版的封城,被各地广泛应用,配合“静默”“原地静止”等要求,最大范围限制了域内民众的活动。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频密的核酸筛查,用管理者的话说,就是用最短时间把“阳人”捞出来。各地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域内全员进行密集捞捕式的核酸筛查,大有“宁可多查一万,也不放走一个”之势。

在严厉的防疫政策下,大批民众承受着政策传导下来并日益加重的压力。随着压力持续和加码,对普通民众眼下以及今后的生活、工作和经济状况都会带来越来越显著的影响,也是对民众承受力的极大考验,至少发生如下几种状况:

一,急诊被拒,患者死亡事件屡屡发生。

西安、吉林疫情期间都发生过急症患者就医被阻、医院拒收,导致急诊患者死亡、孕妇流产等事件。3月和4月份的上海疫情期间,同样事件又重演。上海某医院一位高年资护士因哮喘发作,求救本院急诊被拒而去世;还有急症叫不到120救护车的,等不及核酸检测结果亡故的。前几天又有江苏医院拒诊一岁半卡喉急症儿童,致其不得救治而亡。原因都是无核酸证明。

在急症面前生命是极其脆弱的,对普通群体更是如此。此时只有医疗救助能挽救危急中的生命,而关闭了救治通道,也就关闭了生命通道。难道防控政策对医疗机构的保全,一定要用急诊患者的牺牲去换取吗?

二,停工、失业、倒闭现象大增,家庭收支链条被打断,负债、违约频繁出现。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疫情封控,上海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的打工生活被按下暂停键,收入暂停、物资告急。他们是家中收入来源,看病、上学、生活都指望着他们的收入。被采访者说:“其实我们最担心的并不怕转为阳性,而是生活能否坚持到那一天”,透露出对未来明显的忧虑。他们担心“不知老家割麦子时能否解封?”他们必须不停工,保住收入,往家寄钱。受影响的何止农民工。大企业压缩裁员自保,中小企业掀起倒闭潮,毕业生就业困难,失业无业现象大增。影响传导至金融地产业贷款违约、民众资金链断裂现象不断出现。

三,物价上涨,甚至人为暴涨,生活成本倍增,加剧收入减少的恐慌。

推出人员静止,封、管控管理措施的地市民众都以上海为鉴,如北京、河北、江苏及现在的郑州等地,都出现了民众抢菜、囤菜、抢生活物资的风潮,加上运输的蹇涩,短期大幅度推高了物价。在上海平时一、两块钱的泡面涨到八块(人民币,下同,约1.6新元)。上海一家三口被封44天光买菜花了2万元。诚然,涨价现象有太多社会因素,有哄台物价的,有囤积居奇的,但更多的考量是通过价格上涨来弥补其他方面的支出。所以即使短期因素消除了,价格也回不到涨价前水平。这一切导致生活成本增加,社会压力加大。

总之,严厉又持续的防疫政策带来的巨大影响,完全传递给了大量普通民众,他们在精神、心理、工作、生活中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压力,其承受度是任何管理者都不能忽视的。

作者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退休中医主任医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