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中国时报》社论
新年伊始,三位人在大陆的台湾女性掀起波澜:资深艺人方芳呼吁台湾民众接受和平统一,特技演员陈竹音宣布入籍大陆,速滑选手黄郁婷出征北京冬奥前夕,贴出身穿大陆国家队服的训练照。这三位跨越老中青三个世代的台湾“女孩”,讲了同一个“两岸故事”:嘈杂的舆论喧哗背后,是两岸融合的势不可挡。
融合理论 破茧而出
决定在大陆“落叶归根”的方芳,外省家庭背景的情感渊源,让她决定回大陆落叶归根;基隆土生土长的陈竹音,演艺事业在香港起步,最后选择在大陆扎根,可能是因对岸广阔的市场,能给她更大的舞台。高雄女孩黄郁婷的经历更有趣,她在2009年高雄世运夺金后曾为蔡英文竞选场合站台,“队服风波”披露了她与大陆队员一同训练的事实。这一幕似曾相识,去年东京奥运上一鸣惊人的台湾桌球好手,同样曾参加大陆国家队集训。
从方芳、陈竹音到黄郁婷,随着世代的更替,她们与大陆的血缘、历史联结愈来愈淡,尤其是黄郁婷可以视为“天然独”的一员,但并没有影响她们对大陆的亲近感。唯一可以解释的因素,就是过去30年来积累的两岸交流、融合的能量,让许多中青世代的台湾人选择在大陆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把大陆和台湾一样视为自己热爱、珍惜的家园。因此,当不少人感慨“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声音逐渐凋零时,却忽视了有愈来愈多台湾年轻人,正在传承着上一辈的双重认同,只不过其内涵已改写。
大陆学者章念驰一针见血指出,动輒以台湾“民意”、“民调”来说事,最后得出“和统无望”的结论,只能说压根不懂台湾,或者说别有用心。的确如此,如果站在两岸心灵契合的高度,看待台湾选举政治下被操纵、扭曲的民意,以及其中最为敏感的国家认同,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解决两岸政治分歧、化解两岸人民心结,并不是靠台湾选出一个对大陆友善的执政党,或者靠一次投票,又或者靠一次协商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两岸踏踏实实地培植融合发展的基础,一点一滴拉近彼此的距离。
融二为一 非二择一
经过这5年多的实践,两岸融合已经在理论层面破茧而出,既突破了大陆对台“争取谈、准备打”之间摇摆不定的“和、武统”逻辑,也让“统一”被彻底污名化的台湾社会,找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出路。从方芳、陈竹音、黄郁婷这三位不同世代台湾女性的“两岸故事”之中,两岸融合的路径、方向和内涵也逐渐清晰。
首先,在大陆逐步完善台胞同等待遇的保障下,愈来愈多台湾民众在大陆发展、安居,构成了两岸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如今的大陆固然存在城乡、贫富差距,法治和人权的整体水准仍有待提高,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治理效能,都已经跻身国际先进梯次,也就是超过台湾平均水准。
这些年,不少在大陆一、二线城市打拚的台湾年轻人,即便面临很大竞争压力也不愿回台,就是因为在大陆能获得台湾所没有的机遇和收入,而且他们愿意加入大陆社保、医保,形同给大陆体制投下“信任票”。只要这个趋势再维持10年,台湾社会对大陆的刻板偏见应可得到彻底扭转。
其次,“融合观”之下的两岸关系,不再是内战或冷战脉络下的“由二择一”,而是具有包容性、建构性的“融二为一”。两岸融合的本质是人民的融合,不应像“外交承认”那样,只能认同或效忠两岸某一方,以放弃另一方为代价。以黄郁婷为例,她既可以支持领导人蔡英文,也可以与大陆运动员打成一片,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
对台湾年轻人而言,生于斯长于斯,对台湾民主制度、民选政府的认同是自然而然的,但如果在大陆获得发展机会,参与并认可大陆体制,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两岸都没必要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