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董一凡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29日表示,俄罗斯及其合作伙伴已经完成“北溪-2”天然气管道投产前的准备工作,现在决定权在欧洲伙伴的手中。他说,一旦欧洲方面同意“北溪-2”管道投入运行,俄方将立刻开始输气,这意味着每年会有550亿立方米天然气被输往欧洲。这将有助于降低欧洲天然气价格。随着冬季到来,欧洲能源供应紧张态势更显严峻,能源价格特别是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欧洲民众和企业在气价飙升背景下压力山大,然而无论欧盟还是部分成员国都将锅甩到俄罗斯身上,指责俄罗斯在天然气价格和供应方面使用杠杆,以达到“地缘政治目的”。
在所谓“政治正确”指引下,欧盟各国在舆论和政策两方面开始采取对俄罗斯天然气企业愈发不友好的举动。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称,由于不符合欧盟能源法规,“北溪-2”管道项目现在“不可能”获批。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则将气价上涨与“北溪-2”建设联系起来,暗示“北溪-2”直接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欧盟委员会则在近期公布对天然气市场指令的修订,提出“禁止欧盟成员国与非欧盟国家签订持续到2049年后的长期天然气供气合同”,以求“夯实碳中和的路径”。
从上述倾向可以看出,当前欧盟及各成员国普遍陷于能源价格上涨诱发通胀高企以及经济民生压力的困境之中,国内政治压力的增加不言而喻,也必然会选择一些举措来转移民众不满,而最佳的甩锅对象无疑是俄罗斯。鉴于近年来欧俄关系不仅找不到突破口加以缓解,反而因为白俄罗斯问题、乌克兰问题、白波难民危机等对立态势日趋加剧,普遍以敌对眼光评估对方举措。
在欧盟天然气因全球供需失衡而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加之欧美不断试图将“北溪-2”项目作为制俄筹码而使其波折不断,欧盟不论出于转移国内视线还是地缘政治考虑,在气价危机背景下不仅未能选择同俄罗斯加强合作与协调,将维护共同利益作为缓解欧俄关系的突破口,反而将天然气贸易这一商业问题愈发政治化,给欧俄关系注入更多负面因素。这也进一步影响了欧盟在天然气问题上的评估和认知,无法理性看待市场因素和全球供需的结构性态势。
欧盟及各成员国在气价危机中的纠结,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它们对构建战略自主的摇摆,以及外交深受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影响。欧盟面对全球变局提出的战略自主,需要减少外部依赖并为维护欧盟整体利益而推行外交安全政策。事实上,许多欧洲政治人士都认为与俄罗斯构建相互信任的关系,才是维护欧洲安全的必由之路。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多次提出俄罗斯是“构建欧洲永久安全的一部分”,因此应当以对话协商的方式将俄罗斯拉入欧洲安全的框架。同时,欧洲战略自主也强调自主决策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做决策时不能“盲从跨大西洋关系”。
欧盟自2016年提出新的全球战略以来,不断强调“务实外交”的重要性,这正是在汲取过去价值观外交教训后做出的重要判断。但在实践中处理对俄关系时,近年来欧盟在民主、人权、地区安全等方面的政策立场仍与美国大体一致,在重要问题上坚持对俄强硬和指责立场,一时无力摆脱对美安全依赖,难以拔出美国利用欧洲安全焦虑而在欧俄构建互信过程中打下的楔子。因为各种原因,一些中东欧国家在反俄仇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对美国和北约越抱越紧,还试图以本国一己之见绑架欧盟共同外交,持续挤压欧俄战略缓释的空间。因此,欧盟对俄外交也更多表现为批评指责而非对话协商,《明斯克协议》和“诺曼底四方对话”机制事实上陷于瘫痪即是重要一例。
从俄罗斯的视角而言,欧盟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在削弱俄欧双方业已稀薄的政治信任和商业传统。普京表示,俄罗斯向欧洲市场供应更多天然气必将有助于平抑价格,但欧洲国家目前还未在这个方向上相向而行。俄方指责欧洲将输入德国的俄罗斯天然气进行再出口等操作,这是亲手给天然气价格火上浇油。俄方还称,欧盟放弃2049年后天然气长期合同的提议“时机极其不当”,将加剧目前的能源紧张局势。事实上,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1月曾增加供应,一度压低欧洲天然气价格,俄也表示从未考虑以天然气供应为抓手推动欧盟加快“北溪-2”项目批准进程,但俄方认为没有得到欧盟积极回应。
短期来看,由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大国在明年均面临国内和欧盟自身重要政治议程,处理对俄关系在重要性和意愿上都不太高,欧俄关系恐怕会在“跌跌不休”的困境中摸爬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