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诗:智利人以左翼政纲回应社会骚乱

时间:2021-12-22 10: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作者:汤文诗

2019年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骚乱,其间有许多示威者在地铁“跳闸”、破坏车站设施乃至向政府建筑物投掷汽油弹,然后到了今年刚刚的星期日(12月19日),民众在选举投票选出了新一代管治者以求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上面描述的并不是香港,而是在地球另一面的智利。属于当地左翼政党联盟“赞成尊严(Apruebo Dignidad)”的众议院议员博里奇(Gabriel Boric)于第二轮总统大选拿到55.87%选票,来年将会成为全球第二年轻的国家领导人。

年仅35岁的博里奇在竞选时提出左翼福利国家政纲,内容包括扩大公共医疗体系、免除学生债款、提高最低工资、增加矿产税负,以及废除退休金交给私人公司託管的制度。他在2012年已经成为学生运动的发言人,指挥数以万计学生佔领多个校园,旨在反对政府处理学债问题不力。次年他随即作为独立候选人高票当选国会议员,打破了当时各大党对双议席单票制席位的垄断,其后又于2017年在新的选举制度下成功争取连任。

前年骚乱引发社会反思

当然,促使博里奇得以登上总统之位的契机,却是2019年因地铁加价爆发的连场示威。由于乱事之际适逢博里奇领导的“社会融合(Convergencia Social)”崭露头角,他得以趁机与别的政党联手促成全国制宪公投,藉此大幅加强了自身在左派党团的影响力。至于人民对现任总统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与警察武力针对的反感,也更容易令他们将身为前学运领袖的博里奇视为一位有先见之明的同路者。

不过,地铁加价只是2019年智利示威的导火线,事件之所以迅速扩大为全国性骚乱,主要原因在于智利社会的深层次矛盾积弊难改。从上世纪70年代的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军事统治开始,智利便积极推动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然而虽然国家经济在外来投资下快速起飞,可是贫富悬殊问题依旧严重,通货膨胀持续加剧,各行各业遭受寡头垄断,教育机会、医疗待遇、劳工福利都不均等。

儘管皮涅拉为平息民怨进行过一些小修小补的改革,但社会普遍认为一连串结构性问题跟皮诺切特时期沿用至今的宪法有很大关係,因为当中包含了将水当作私人权利等极度向上层精英倾斜的条款。最终皮涅拉被迫跟各大政党合作举办制宪公投,而去年10月公投结果是近八成人赞成透过制宪会议修宪,到今年5月选出的制宪会议执政右派联盟得票勉强仅得两成,正好显示智利社会对右派新自由主义作出深切反思。

群众选择揭示求变心态

从制宪会议选举里“素人”得票最多一事不难看出,智利社会确实急切渴望变化,而博里奇表面的极左主张正是因此获得选民支持。与此同时,博里奇本人公开承认自己患有强迫症,也不只一次就某些失当行为公开道歉,其对手总是抨击他取态激进、资历尚浅,然而偏偏就是这些按传统意见属于缺点的性质,令他赢得了许多年轻民众的支持,并且让人感觉他是敢于认错、勇于创新,最终帮助他胜出今次的总统选举。

当然,这种求变心态先前或许帮助了博里奇当选,但未来亦有机会倒过来为其管治带来压力。在2019年预备制宪公投的时候,就有一些激进左翼份子不满博里奇参与其事而退出联盟;在“赞成尊严”的内部初选过程当中,博里奇亦曾经因此在民调落后别的候选人。特别他在当选后强调自己会成为“所有智利人的总统”,但兼顾各阶层期望就意味着需要作出妥协,结果反而可能会令那些殷盼变化的人感到失望。

经历两年前的社会骚乱之后,群众对于政府长年无效管治的不满被燃点起来,港人对此局面肯定深有同感,而事实上智利、香港两地所面临社会与经济问题亦真的有颇多相似之处。在不同的政治及选举制度下,智利人民现在率先选择了让极左政权上台执政,而同类情况近年也相继出现在其他有过西方殖民时期历史的拉丁美洲国家,它们能否有效推行极左政策来解决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无疑值得港人与治港者关注。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