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浊水:走出迷你国外交迷思(3)

时间:2018-05-30 13:4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李登辉总统时继续抓大放迷你 李总统务实外交政策一开始在邦交国的增加方面非常顺利,1989年一口气增加了4个邦交国,第二年,1990年又增加了3个,邦交国急速增加了7个,等于蒋经国10年累积的总量。这7个国家主要仍然

李登辉总统时继续抓大放迷你

李总统务实外交政策一开始在邦交国的增加方面非常顺利,1989年一口气增加了4个邦交国,第二年,1990年又增加了3个,邦交国急速增加了7个,等于蒋经国10年累积的总量。这7个国家主要仍然以新独立的迷你国家为主,如巴哈马、格那瑞达、几内亚比索,贝里斯。(其中终于有了一些虽然仍然是小国,但是已经不算迷你,也有点历史的国家如赖比瑞亚、尼加拉瓜。) 两年中,中华民国增加了7国,北京却一直没有任何反撃,然而1990年反击终于来了,北京出手的对象是沙乌地阿拉伯,沙乌地阿拉伯不但不是小国,而且无论是经济或军事、政治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

此后李总统继续出手,従1990年8月到1992年6月中华民国又増加了6个小国,北京又一直到1992年8月才又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地缘战略位置和经济上非常重要,现在人口又超过5千万的国家韩国。总共3年,北京任由中华民国和13迷你国小国建交,只出手两次,但从此中华民国人口超过3千万以上的国家就剩一个南非了,1998年人口5千万的南非断交。从此台湾人口最多的的邦交国只有两千多万的布吉纳法索了。

在这几年中,一旦中华民国建交后,北京马上着手抢回去的小国只有两个,一个是4百多万人口的马其顿,一个是1百多万的拉脱维亚(领事关系),而这两国都是欧洲国家,于是这又表现出北京对台湾的第三个原则:不容许台湾和欧洲国家建交。

回顾蒋经国到李登辉任内的22年间,虽然建交了一些国家,但是所有3千万人口以上的国家如美国、哥伦比亚、沙乌地阿拉伯、韩国、南非等全部断光光,于是,此后陈、马、蔡三3位总统就勤飞太平洋、加勒比海,忙于小国外交或迷你国外交。

把迷你国邦交当天大地大的事很不正常

三位总统勤飞远洋进行迷你外交,把到几万人口的低度开发国家访问当成像安倍访问美国或北京一样的天大地大的盛事。他们甚至强调他们是出去拓展台湾外交关系。只是,透过这些在国际上几乎毫无影响力的迷你国家,真的可以拓展外交关系?

无论如何,这样的“外交战略”未免太不正常,更太不实际了吧。何况,北京从1970年代就一直让台湾保留迷你国外,一方面固然是中国进一步夺取这些迷你国邦交,在展现中国的国威或扩大外交影响力上,边际效益已经微乎其微了;另一方面留下这些国家和中华民国维持邦交还可以当做双方仍然处在“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内战持续的象征;再一方面,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不论蓝绿都把迷你国外交当天大地大的事,因此,留下一定数目的小国、迷你国给台湾,又可以随时拿来让台湾的政党痛苦万分。

这些小国、迷你国的邦交对中国的外交价值,是边缘又边缘的利益,但是台湾却把他当成天大的重要,于是双方在交手时,台湾便处在极度不利的被动地位,像这次北京只不过拿走一个对他外交等于是零加分的国家,台湾政界就大地震,朝野便恶言相向,斗成一团,真是可叹又可叹。

并不是这些小国邦交不须要维护,而是虽然尽可能要给予恰如其份的维护,但是不能把迷你国外交的重要性无限上纲。由于台湾和重要国家的实质外交关系持续在上升之中,和这些重要国家的关系已经从刚退出联合国时的“纯粹民间关系”逐渐发展出“准官方关系”了。台湾如今还能存活在这世界上,靠的几乎完全是这些关系而不是小国的邦交。

一方面,由于北京对台湾的邦交国处理的政策原则,在1970年代建立后,到现在仍然看不出变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所谓的台湾零邦交虽然是北京鹰派媒体的期望,和台湾政、学界的最怕,但是台湾零外交却不是北京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台湾的雪崩外交早已被北京完成,剩下的邦交国人口已经不到全球人口的0.7%了,这样的邦交能保当然最好,他们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要明白纵使真的零邦交也不必呼天抢地,何况只断了布吉纳法索等4国。

注:

1. 国际上的重视程度,远比台湾不能参加WHA差太多了。

2. 退出联合国前夕,蒋介石已经觉悟到只有放弃汉贼不两立政策才有生路,但是一方面已延误时机,另一方面,死到临头仍然大摆大总统架子,只愿默不作声地被动接受,不主动争取,于是只好被迫退出。见汪浩,2017,《意外的国父》。

顶一下
(4)
50%
踩一下
(4)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