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广东江苏的差距一直拉大 山东着急了(2)

时间:2019-02-14 11: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重点 焦虑之下再看山东的新规矩更有意思。可以说,这些新规不仅是一场作风建设,更是对山东官场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习气之改革。 一是打破只对上负责的官僚习气。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治理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

重点

“焦虑”之下再看山东的新规矩更有意思。可以说,这些新规不仅是一场作风建设,更是对山东官场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习气之改革。

一是打破“只对上负责”的官僚习气。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治理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都在不断加强,“规矩”在政府行为中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某种意义上,干部“只对上负责”是不够的,甚至是错误的。干部不仅需要对上级负责,还需要对规则负责,对老百姓负责,对大局负责。

作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在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就是大局。在此意义上,哪怕是最基层的地方主官,只要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都可以直通省委。

二是打破“固守成规”的官僚病。在山东调研时,岛叔不止一次听到,“只要听领导的就行了,不要自己思考”。这倒是非常符合科层制的关于“官僚”的职业要求,却不一定适合实践。

岛叔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个切身体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的很多基层政府都在轰轰烈烈地宣传自己的基层治理创新,唯独山东比较少。经过几次实地调研,岛叔发现,其实山东很多地方的做法非常有借鉴意义,宣传却很少。

为什么不宣传?和基层干部交流后才知道,这些“创新”,都是被问题倒逼出来的,故而必定真实有效。但当地干部觉得,既然是问题倒逼出来的,也就意味着当地是有问题的,至少曾经有问题——那么,一旦宣传,是好是坏?况且上级没有要求宣传,既然自主宣传有风险,干脆不宣传好了。

这么一看就明白了,山东的干部不是没有创新能力,但固守成规的官僚病,束缚了他们主动创新的动力。

干部

干部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毛主席说过,路线确定了,关键就在干部。因此,抓干部作风,并不仅仅是一时之举,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2018年,山东换了4名市委书记。

作为南方人、作为曾经在部委工作的新领导,刘家义对山东干部的要求是急切的、也是更高的。去年讲话中,他提到邻居河南的发展对山东的“刺痛”效应;今年的讲话中,他也列举了相当多的例子,让山东干部自己对比。

比如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最近宁波引进上海交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从对接洽谈到挂牌只用了12天。有关部门可以考察一下,看人家是什么样的流程?”

谈干部要“善谋”:“海南有个蜈支洲岛,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短短两三年就打造成5A级景区,年门票收入超过3亿元。我省沿海无人岛屿有500多个,是不是可以在保护性开发上做一些探索?”

在他的讲话里,海南、宁波、北京、深圳,多地都是样本,全国都有值得学习的对象。省里的部门要在全国确立“对标”单位,各市县也得有“对标”城市。光有目标不够,还得有具体方案。

不仅如此,山东今年还要选派数以百计的干部,到部委、央企、发达地区挂职,交流任职,还要把中青年党政人才送出国(境),接受培训。这一点,显然是受到东南沿海地区做法的启发。

光对比,“刺痛”可能也不够。对于干部,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激励。至少这番话里的“激励”意味是浓的:奖,要把奖金发到具体人手里;惩罚,“板子要打在具体人身上”。乡镇人员的收入要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基层干部“加班没法就餐”也得解决。

对招商、招人才等工作,山东的最新要求是直接对地方政府一二把手的:专项考核对象是16市书记和市长,前三名重奖,后三名约谈,连续落后要有说法;考核前三名的市,公务员优秀等次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后三名降1个百分点——这些,在公务员的队伍中,都是实打实的考核。

最狠的一句话则是:“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

有为才有位。如果被舆论诟病“官本位思想”浓重的山东,也能形成能上庸下、奖惩分明、体系内良性循环、同时有治理科学性的体系,这场内部改革无疑会对其他地区形成示范效应。

山东是儒学发源地,《礼记·中庸》中有句话:“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如果山东真能痛定思痛,奋勇前行,这场焦虑就意味着新的开始。

文/吕德文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顶一下
(12)
80%
踩一下
(3)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