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接地气三农自媒体接好景

时间:2018-12-02 07: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三农创作者代飞通过短视频记录并分享重庆武隆的农村生活,妻子张小凤也参与拍摄。 武隆茶台村一户农家卖猪,九人帮忙称重量,过程被代飞妻子拍下,挂上西瓜视频。(林展霆摄) 重庆麻辣锅 在



▲三农创作者代飞通过短视频记录并分享重庆武隆的农村生活,妻子张小凤也参与拍摄。 武隆茶台村一户农家卖猪,九人帮忙称重量,过程被代飞妻子拍下,挂上西瓜视频。(林展霆摄)

重庆麻辣锅

在中国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不少农村近一两年涌现一群‘三农创作者’,工作是拍摄并发布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视频。耕田、摘水果、做饭吃饭、做农家菜……一幕幕带粗糙感的画面,没有夸张的人物或情节,朴实无华的内容却有广大受众,唤起了农村之外许多人的好奇与乡愁。有人戏言,手机就快取代锄头,成为‘新农民’的谋生工具;这群草根创作者快速进入网民视线,他们不以‘网红’自居,他们如实记录并创造着与时俱进的农村故事。

重庆武隆区茶台村慵懒的周六下午,乡间的宁静被一阵撕心裂肺的猪叫声划破。在家中闲荡的农村小哥代飞(25岁)本能地披上外套、套上靴子,飞奔到100米外的邻居家,与一群大汉共同制伏一头拼了命在挣扎的猪。

代飞26岁的妻子张小凤紧跟在后,但她的任务不是一起制伏猪,而是拿着一台手机,拍摄眼前这喧闹的一幕。

原来,邻居家准备卖出四头养殖猪,与猪商交易前需要为猪蒙头称重,得出动多人制伏不断反抗的猪。这充满画面感的过程被张小凤拍下、挂上丈夫在短视频平台“西瓜视频”上名为“重庆小代”的账号,供超过30万名粉丝观赏。

该平台上,代飞有个相当独特的认证标签:“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三农”指的是农村、农业、农民,而顾名思义,“三农创作”就是以三农为题材的短视频、直播或文章创作,是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近一两年力推的内容类别。

浏览“重庆小代”账号的上百个视频,像在近距离观看一名农村大男孩的小日子:帮邻居制伏猪和修洗衣机、为再循环电单车上蜡、和家人一起吃饭……内容朴实无华,甚至可说是平淡无奇,但每日仍吸引数万人点击观看。

自称有点腼腆的代飞告诉《联合早报》记者:“我的个人风格就是真实、简单,像村里今天卖猪就可以拍,没刻意找素材,比较随意。”问他为何这么多人爱看他的生活日常,他笑说:“这个我也没看懂,也觉得有点奇怪!”

像代飞这样的“三农创作者”是日益壮大的网络群体,已自成一套行业体系。“今日头条”今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有3万2000名三农创作者,迄今发布了120万篇图文与视频,并累积了350亿次阅读与播放量,内容包括农村生活、农业技术、惠农资讯、农贸行情、农机选购、农资推介等。

粉丝的追捧与平台的扶持,更成就了三农创作领域的大咖——西北小强、乡村小乔、巧妇九妹等乡土人物已成品牌效应,背后的支撑力量是日趋专业化的经营团队,较有名气的创作者年收入达数十万元(人民币,下同,10万元人民币约2万新元)不足为奇。

政策企业扶持三农创作

这一波三农创作的爆发并非偶然。中共去年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政策方针包括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品牌。

网络微营销专家、自媒体创业导师秦绪文受访时说,“三农自媒体”一词去年开始火起来,今年更呈现一片市场红海。他解释说,国家宏观政策出台后,企业看到了苗头,便会制定与国家战略相应的营业模式,像是对三农自媒体给予大力扶持。

以“今日头条”为例,该平台今年7月宣布推出“金稻穗计划”,承诺一年投入至少5亿元,用于加大对三农创作者的补贴、助力三农信息普惠、奖励三农优质内容等。

这些扶持政策也紧密对接另一国家大战略——精准扶贫,例如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注入流量,帮助用户推广和销售产品,以及招募“三农合伙人”,帮助贫困县打造扶贫产品。

在政策与企业的引导下,三农创作呈现的是一副积极正面的形象,这和直播与短视频平台早前兴起时,一些农村用户炒作的猎奇、低俗题材差距甚远,也摆脱了所谓“底层残酷物语”的刻板形象。同时,农村人物的定位不再是“主播”或“网红”,而是更具朴实色彩的“三农创作者”。

顶一下
(4)
50%
踩一下
(4)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