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进口货有商机
中国消费者要买的进口货也并非全都“高大尚”,花生、牛奶、酱油、葵花籽油等非常接地气的洋产品也在中国迎来大商机。
一些到“食商新加坡”展区的观展者告诉记者,希望明年的进博会能看到几款在中国成为“网红”的新加坡食品,例如Bengawan Solo的班兰蛋糕和虾米卷、被中国年轻人称为“黄鸭”牌的Irvins咸蛋黄薯片等。
到进博会参展的新加坡食品业者味香园总经理李文强介绍,公司此次带入进博会的产品中有两款酱油,一款在中国广东生产,售价约10元,另一款在马来西亚生产,售价约40元。
尽管价格是国产酱油的四倍,贴上洋标签的酱油依然受到追捧。李文强说:“同样是酱油,但中高收入的中国人更愿意花钱买进口货,对海外商家来说是一个商机。”
海外商家打“放心牌”
中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品质更有信心,也鼓励许多海外商家打着“放心牌”到中国市场敲门。
丹麦最大消费品零售商coop带入一批婴幼用品到进博会展销,公司供应链总经理拉森受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巨大,外国品牌必须找到一个对的角度切入,对公司而言,这个切入口就是产品质量百分百让消费者放心。
她向记者展示厚厚一叠中国采购商名片说:“我们经常听到中国曝出各种产品质量问题,安全可靠一直是我们品牌的DNA,看得出中国市场对此很感兴趣。”
来自上海的余姓观展者(34岁)受访时直言:“中国人买进口货,就是两样东西,买新鲜、买安心。”
作为消费者的她几乎每个月都会“海淘”生活用品,宝宝的纸尿片、衣服,自己用的牙膏、洗面奶都是“海淘”来的进口货。对于自己的“舍近求远”,她说:“倒不是崇洋媚外,但总觉得进口的质量更好一点。”
外企抓紧中国经济转型新契机
高密度汽车电焊生产线上,12条巨型机械手臂随着现场音乐起舞;乒乓机器人通过预测球的运动轨迹,正手、反手与工作人员展开“拉锯战”;仿真五指机械手一会儿优雅地与人握手,一会儿做出打招呼的手势……
进博会期间,400多家智能与高端装备领域的海外参展企业带来最新的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工厂、航空航天等新产品和新科技,步入展区仿佛进入一个未来工厂。
受访的海外企业相信,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让中国在高端科技、服务贸易等领域增加需求,给海外企业带来新的契机。
德国老牌精密机械公司雄克销售经理侯扬受访时指出,公司早年主要为大众、奥迪、博世、西门子等大型欧洲企业的中国工厂提供设备,但近年来客户群拓展到更多本土化的中国企业。
他说:“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很多传统作坊式的企业在转型,他们需要大量先进制造设备,提高生产线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日本机床巨头发那科(Fanuc)一名负责人也指出,由于价格比同类中国生产线高出至少四成,公司以前的中国客户大多数都是大企业,但过去五年,长三角等地区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开始到海外订购高质量全自动生产线,降低人力成本。
他说:“中国以前劳动力价格低,是世界工厂,但这种优势正在褪去,现在正是海外自动化设备进入中国的好时机。”
环保产业打开新天地
一些外企也看准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对绿色环保产品的新需求。
日本丰田公司在进博会展示全球最清洁的氢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在3分钟内充满电,排出的“尾气”是无污染的水。
新加坡企业玮实康(Westcom Technology)在进博会与中国业者接洽,准备将厨余和人体排泄物处理系统带进中国。这项技术用微生物分解垃圾,转换成有机肥,目前已在新加坡的一些医院、学校和市镇理事会使用。
公司负责市场销售的董事吴富成透露,多个中国地方政府和合作伙伴已向公司表达合作意愿,希望引进技术。
他认为,探索中国市场的新加坡企业正在设法契合当地不断变化的需求。“中国领导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最近几年地方政府更重视环保,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抢占先机。”
进博会提升中国人购物欲
■顶级奢侈品
英国品牌纪娜梵(Gènavant)的这双钻石鞋价值3000万元,是进博会价格最高的服饰展品,像这样具有收藏价值的顶级奢侈品让中国富豪趋之若鹜。(纪娜梵提供)
■家常食品和日用品
进口的牛奶、花生、食用油、牙膏、奶瓶等走进中国人的购物篮。新加坡食品企业味香园总经理李文强观察到,进口的家常食品和日用品在中国深受中高收入家庭欢迎。图为味香园展品。(杨丹旭摄)
■高档进口食材
中产阶级不仅要味蕾的享受,更要追求生活品味和格调,伊比利亚火腿、法国红酒、新西兰牛肉、蓝鳍金枪鱼等更多高档进口食材因此走上中国人的餐桌。(中新社∕法新社)
■先进制造和精密仪器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本土企业转型对工业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等需求大增;面对老龄化社会等挑战,中国也需进口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图为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一款三菱公司机械手臂挥舞折扇吸引参观者。(中新社)
■环保类产品
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愈加重视环保,进口的环保汽车、环保解决方案等产品,在中国需求大增。图为来自芬兰的生物概念车Biofore,车身用环保材料制成,采用生物柴油,可减少80%温室气体排放。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