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中国出口向价值链上游攀升(2)

时间:2018-09-28 10: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三一也反映出,中国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主要是在资本品(用于制造其他商品的商品)和零部件领域,而不是消费品领域。中国在电力变压器及其组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出口中的份额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一倍,达到20%。 宁

三一也反映出,中国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主要是在资本品(用于制造其他商品的商品)和零部件领域,而不是消费品领域。中国在电力变压器及其组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出口中的份额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一倍,达到20%。

宁波精达机电(JDMachine)向欧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出口用于生产车载空调的设备,去年的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十年前,它在接手一家破产英国公司的员工后进入这个市场。

精达机电管理人员马克•福斯特(Mark Forster)表示,金融危机后该行业开始向中国转移。他还说:“从技术上讲,这些机器比我们以前在英国生产的机器更好。”

中国企业转向生产更复杂的资本品,改变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过去十年中,中国输美商品中电信和运输设备以及汽车零部件所占比例增长,而纺织品和鞋类所占比例缩减。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数据,2007年至2016年,中国在全球资本品市场的份额从大约5%上升到20%。

消费品也发挥了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美的(Midea)、TCL和海信(Hisense)等中国家电生产商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上升,在2016年出口了价值150亿美元的消费电子产品。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是竞争的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结果。哈佛大学(Harvard)经济学家达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表示,“一旦一个经济体开始生产发电机,或比如说机动车辆,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就被置于自动上升的轨道上了。诀窍是在这些自动进入上升轨道的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扩大这些行业的国内就业人数。”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增长了两倍多,超过了巴西和墨西哥,这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生产率。

中国公司擅长逐步改进,而不是突破性的创新。根据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创新问题研究员丹•布雷兹尼茨(Dan Breznitz)的说法,他们擅长“在其他地方发明和销售技术和产品后……制造通常更简单、更便宜且更高效的新版本。”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投资热潮使工业品生产商大幅扩大国内生产,增加了规模经济效应。制造商通过收购外国技术进行了升级。 三一在2012年以3.6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混凝土机械生产商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中国企业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西方制造商的交易则包括:美的同年以45亿欧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

还有发达国家企业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转让——以及技术被盗窃的情况。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 China Business Council)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20%的美国公司表示它们被要求将技术转让给中国——通常是在它们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的时候。一些中国顶级出口商面临专利侵权诉讼。

 

跨国公司对中国出口产品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约43%的出口来自外资企业。对于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以及大型公司而言,这一数字更高。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在中国排名前20位的出口公司中,有13家是外资企业。

中国出口升级的绝大部分来自于跨国公司深化在华供应链。近十年来,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化学品制造商巴斯夫(BASF)和美国的霍尼韦尔(Honeywell)等公司在中国开设了更为先进的工厂,有时以撤销美国的就业岗位为代价。
 

这些公司往往受到中国国内市场的推动,该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化学品和重型设备增长最快的市场。但这些工厂经常变成出口基地。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表示:“任何一家美国大型企业集团都会在中国有大量业务……而且如果你有一台中国机械,为什么不把它出口呢?”

过去,一个令发达经济体感到宽慰之处是,中国出口的机械所需的大量零部件都是发达经济体制造的。中国曾是别处生产的零部件的最终装配点,这叫做“加工”贸易。

然而,这类贸易在中国出口中所占份额已减少,从十年前的46%左右下降到今天的35%。据中国估算,中国出口商品的国产化率已从十年前的约60%上升至约80%。十年前平板电视的面板主要靠进口,如今则是中国制造。

顶一下
(39)
90.7%
踩一下
(4)
9.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