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旅游维稳 西藏双拼(3)

时间:2018-09-23 18: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游客看到不乏瑕疵的西藏 在另一景点大昭寺,纷至沓来的游客经常将寺内挤得水泄不通,前来磕头、朝拜的信众也纷纷成为旅客拿着相机对准的拍摄对象。 大昭寺一名导览员告诉记者:佛祖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谁都可以

游客看到不乏瑕疵的西藏

在另一景点大昭寺,纷至沓来的游客经常将寺内挤得水泄不通,前来磕头、朝拜的信众也纷纷成为旅客拿着相机对准的拍摄对象。

大昭寺一名导览员告诉记者:“佛祖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谁都可以来……不过,我们一直提醒,有些地方禁止拍照,还是有游客会拍。他们拍了佛像的照片,手机会放(入裤袋),但佛是来供奉的,不能乱放。”

对北京游客周子(30多岁)而言,一趟西藏之行,则让她看到了别人口述之外,更全面、真实,并也不乏瑕疵的西藏。

她受访时说:“之前对西藏的认识停留在西藏人很淳朴,很有信仰之类的……去过之后,发现西藏人经过这么多年与内地人和各国人交流,也没那么淳朴善良。都是人,哪儿都一样,都会被人性弱点左右。”

她举例说,自己原本打算在一间寺庙外向藏族小贩购买牦牛肉,之后和当地人聊天才被告知,很多摊贩原来是拿普通牛肉来卖,甚至在牛肉表面黏毛。

对于旅途的所见所闻,她坦言自己心存一些困惑:“对于藏传佛教,我很尊重它,那些在大昭寺朝拜的人,那份坚持确实很令人动容……但一个年轻人不趁年轻力壮时努力改变这个国家,改变这个时代,而每天朝拜,这一点我不能理解。”

西藏不能只有神秘

置身拉萨市区街头,记者感觉这座城市的面貌与其他中国城市差距不大,背景中连绵的山峦除外,街道、商店等城市空间都相当现代化,布局也整齐工整。

在一些游客看来,如今高楼不少的拉萨,似乎少了想象中的“神秘感”。记者团一名欧洲记者在一场交流餐叙上便向西藏官员抱怨:“拉萨高楼大厦太多了,和其他中国城市没区别,不是我儿时想象中那个神秘的西藏。”

然而,在不少西藏旅游业者和官员看来,“神秘”“神奇”恰恰是现代西藏旅游业需摆脱的标签。经营文化旅游传媒公司的康萨贡觉向记者直言:“我期望西藏旅游业不要停留在神奇的形象,不只是有上世纪80年代那种喜马拉雅和布宫的探险体验,而是成为一个活生生、让人向往的西藏。”

在不少文学与影视作品中,西藏被刻画为让旅人寻找净土、洗涤心灵的地方,但康萨贡觉认为,不少西藏主流文创夸大西藏的神秘,西藏人则都是“单纯善良”,“实际上游牧民族家庭的孩子,他也可能喜欢玩滑板、跳街舞,这不是和人们印象中的藏族文化剥离开来的。”

藏文化演进的研究与传播不够

两个月前刚到西藏旅行的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社会学者谭刚强认为,关键在于各方对藏文化演进的研究与传播不够,总是“停留在奴隶时代,停留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时代……(其实)藏文化中的青年、妇女、生活文化,很多可以细分,只不过我们没去挖掘,更多是停留在宗教的神秘性。那些让藏民感悟生活演进幸福感的事物,是否可考虑把它总结并展示出来?”

谭刚强相信,强调“神秘感”的弊端在于,它要求西藏停留在原始淳朴的状态,“好像是给世俗的人到那里净心……但你愿意长期住那里吗?这样对长住西藏的人,其实是一种不公平。”

毕业自西藏大学美术哲学系的康萨贡觉相信,旅游体验不应与生活状态过度脱钩。“当(民族文化)慢慢进入博物馆,脱离生活习惯时,那其实是文化的灭亡。像我们以前农村每天吃糌粑(一种藏族牧民主食),如果有一天在博物馆,有导览员告诉你糌粑怎么吃,那意味着糌粑在生活中见不到了,是死的了,你才必须去体验。”

(记者是《联合早报》重庆特派员)

顶一下
(18)
78.3%
踩一下
(5)
21.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