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旅游维稳 西藏双拼

时间:2018-09-23 18: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西藏著名景点布达拉宫每天吸引大批游客排队入宫参观。(林展霆摄) 拥有世界的屋脊美誉的西藏近年来火力全开发展旅游业,除了向世界展示自然与人文风光,旅游业也被视作促进民族融合与社会稳定



西藏著名景点布达拉宫每天吸引大批游客排队入宫参观。(林展霆摄)

拥有‘世界的屋脊’美誉的西藏近年来火力全开发展旅游业,除了向世界展示自然与人文风光,旅游业也被视作促进民族融合与社会稳定,乃至消除分裂势力的重要渠道。从游牧民众到年轻创业者,许多藏族在旅游业找到了一席之地,经济条件获得了改善,但旅游业是否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仍存有灰色空间?

纷至沓来的旅客,抱持着对‘神秘’西藏的向往,在与藏民的交流和接触藏文化的过程中,究竟带走了什么,又给当地社群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高原上冷飕飕的夜里,拉萨一个文化旅游创意园的半户外舞台,正上演一场金碧辉煌的大型歌舞剧。舞台后方是西藏壮阔的山脉,上千名演员在几层楼高的布达拉宫模型前卖力演出,时不时还有马匹在台上奔驰。接近尾声时,白皑皑人造雪从屋檐喷射而出,大片大片地落在观众头顶上……

眼前这场大型实景剧名为《文成公主》,讲述的是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故事。用“史诗级”形容此剧一点也不为过:它斥资7.5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5亿新元)制作,每场容纳多达4000名观众,从2013年上演至今。

《联合早报》记者本月初应中国国务院新闻办邀请赴西藏采访,《文成公主》便是官方大力推荐并安排记者体验的旅游景点之一。近两小时的剧目以藏汉交流史为主题,《文成公主》希望做到的显然不仅是娱乐游客,承载的更是弘扬历史主旋律、推动民族大团结的使命。

本月8日“第四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藏博会)论坛上,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齐扎拉便如此阐述旅游发展的意义:“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对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增强西藏各族群众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当下,西藏政府正火力全开推动旅游发展,刚结束的藏博会便争取得540亿元的投资款项,今年西藏旅客预计突破3000万人次。目前,西藏常住人口为337万人左右。

发展旅游业 社会维稳补强

其实,早从上世纪80年代起,西藏旅游业已开始蓬勃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不过,2008年的拉萨骚乱重创了旅游业,之后的10年期间,随着分裂势力逐步受控,社会治安恢复,旅客才逐年回流,目前到访的绝大多数是国内旅客。

微妙的是,发展旅游业也被视为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之一,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著名景点,都被视为促进藏族民众与汉族游客文化交流的平台。

兼职导游次仁贡布(27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国内)游客常会问宗教问题,毕竟藏传佛教特别深奥,很多人不了解活佛转世是怎么回事。”

他说,自己有时讲解过程中提到藏族佛教“前弘”“后弘”等发展时期,很多汉族游客听不懂,他会换个角度用“明朝”“元朝”等相应时期名词解释,通过这类小细节促进双方文化理解。

穿梭游人如织的布达拉宫,不乏有僧人与游客友善互动,有的主动补充导览对宫内展示品的讲解,也有人亲切用英语问外国访客:“你从哪个国家来呀?”在大昭寺,则有僧人在纪念品柜台出售加持过的佛珠法器,供游客当手信带回家。

旅游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tibet, 西藏, 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舞台场面壮观,每场演出吸引多达4000名观众。(西藏新闻办提供)

对藏族民众而言,旅游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文成公主》为例,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舞台上数百名表演者中,除了几个主角之外,演员其实都是当地牧民。

他们白天在外务工务农,晚上披上服饰化身历史人物,为各地游客载歌载舞,每月因此多了三四千元的收入。

纵观西藏旅游业,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在藏博会上说,西藏去年共有12万5000个农民从旅游发展中直接受益。他形容,旅游已成西藏“最有活力、最具前景”的产业,广大农民群众“念上了旅游经,吃上了旅游饭”。

在藏博会开幕式上,数名穿着藏族服装的舞者便以一首打油诗,如此诙谐又认真地歌颂西藏旅游与民生发展的故事:“把家乡变成花果山,绿水青山就是金银山,美化家园搞旅游,脱贫攻坚的任务已实现。你们说这样的村官棒不棒?棒棒棒!”

顶一下
(18)
78.3%
踩一下
(5)
21.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