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重庆欠防空洞一座博物馆

时间:2018-08-12 07:5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原本漆黑一片的防空洞打上浅蓝光影后,如同迷幻绚丽的地下城。(寒溪提供)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 周勇:重庆当时修建的防空洞可容纳44万人,即当时住在重庆城里的常住人口,全部都可躲进防



原本漆黑一片的防空洞打上浅蓝光影后,如同迷幻绚丽的地下城。(寒溪提供)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 周勇:重庆当时修建的防空洞可容纳44万人,即当时住在重庆城里的常住人口,全部都可躲进防空洞,这是独一无二的。(周勇提供)

重庆麻辣锅

70多年前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人为抵御日机轰炸而建造了大量的防空洞,用双手挖出了一座庞大的地下城。战争结束后,没完全废弃的防空洞以纳凉处、火锅店、酒铺等形式,再被‘填满’;两个月前,24个洞穴被赋予文化新生,打造成为八个特色博物馆,也将防空洞渐被淡忘的历史,带回重庆人的视线。

重庆主城区谢家湾有24个颇具规模的洞穴,两个月前“凿”出了很不一样的风景。这里是70多年前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防空洞,此前杂草丛生,如今却“别有洞天”,摇身成了八家特色博物馆。

踏入其中一个圆拱形洞口,看到墙面上数百名抗战老兵的鲜红手印图,大概可猜到这家“重庆建川博物馆”的展览主题——关于重庆、关于这座城市的抗战回忆,还有抗战期间洞穴里刻骨铭心的故事。

谈到重庆抗战史,就离不开遍布山城数以千计的防空洞。1937年“七七事变”后,重庆开始修建防空工程,从最初的防空壕到后来的大规模防空洞,在近七年的抗战期间,为遭日军轰炸的广大民众提供了庇护。

战后很长一段期间,这些镶入山城坡坎的洞穴没有完全被废弃,而是规划为纳凉处、火锅店、酒铺等民间场所。今年6月中开张的八家博物馆,则是防空洞空间使用的新尝试,犹如为洞穴赋予了“文化新生”。

之所以取名“建川博物馆”,是因为开设博物馆的人叫樊建川。现年61岁,自称“馆奴”的他出生于四川,早年当过兵,1990年代还担任过四川省宜宾市常务副市长。他之后投身房地产业,后来却毅然卖掉产业,开了一家又一家私人博物馆。有人称他为“亿万富翁”,他却自嘲为建博物馆而成了“负翁”,梦想是建100座博物馆。

《联合早报》向建川博物馆提出采访要求,但馆方谢绝采访。樊建川早前曾向重庆媒体解释建馆原因:“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拥有丰富的抗战遗址,这样的地方拿来卖火锅、江湖菜,太对不起家国情怀;最重要的是,我想为重庆人建博物馆。”

显然,重庆的防空洞收藏着太多故事与回忆。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接受本报访问时如此形容:“重庆当时修建的防空洞,可以容纳44万人。44万人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当时住在重庆城里的常住人口,全部都可以躲进防空洞,这是独一无二的。”

建川博物馆传承防空洞抗战历史

如今的建川博物馆,就坐落在抗战时期兵工署第一工厂的旧址。当时,这些洞穴里生产了全中国三分之二的械弹,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如今,博物馆还原实景,展示昔日制造兵器的场景和武器。

采访当天,记者巧遇一名上世纪70年代末曾在谢家湾防空洞工作的后勤人员。当时,兵工厂已改为制造摩托车等民用物品的制造厂,不变的是在黑暗中生产与工作的环境。

这名50多岁、不愿具名的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洞子很凉快,但也很潮湿,对身体不好。”但对于昔日工作场地变博物馆,她心存感谢。“不容易啊。重庆大轰炸和抗战那几年,防空洞挽救了很多生命。防空洞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樊建川把它建成博物馆,传承那段历史,我很感谢他,否则它就会默默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防空洞里不仅有“躲轰炸”的故事,还有更多稀松平常的生活回忆,尤其在抗战时期之后。

65岁的周勇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院都没空调,人们想出了很有创意的消暑方法:“用什么降温?就用抽风机把防空洞内的冷气抽出来,再输送进电影院里!这样重庆就有了空调电影院。”

顶一下
(10)
83.3%
踩一下
(2)
1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