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农商行2017年末不良率大幅飚升,受到市场关注。这究竟是个案还是风险爆发的前兆?
近日,河南修武农商行2017年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由2016年末的4.5%大幅上升至2017年末的20.74%,拨备覆盖率由191.06%下降至43.44%,资本充足率由12.92%下降至-0.75%,均突破了相关监管要求下限。这是农商行不良率骤升的又一新案例。
7月初,贵阳农商行曾因不良率从2016年末的4.13%飙升至2017年末的19.54%、资本指标大幅下滑等因素,被中诚信国际下调主体信用评级;紧接着,7月10日,山东邹平农商行被东方金诚下调主体信用评级,原因同样涉及不良贷款激增——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从2016年的2.8亿元升至2017年的11.6亿元,增长三倍有余;不良贷款率从2.43%上升至9.28%。山东另一家农商行——寿光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也明显恶化,并因未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及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
农商行不良率持续攀升,值得警惕。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不同类型银行之间不良率开始有了明显分化:大行不良率持续下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不良率微升,只有农商行不良率一路攀升——从2016年末的2.49%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3.26%。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良率都在上升,但不同农商行风险暴露原因有差别,未来趋势也将有所不同。例如,据中信证券测算,贵阳农商行虽然2017年不良率大幅上升,但不良率+关注类贷款率同比是下降的,逾期率亦下降8.2个百分点,因此该行主要是存量风险的加速确认;相比之下,山东邹平农商行不良率+关注类贷款率是明显上升的,逾期率亦大幅上升20.07个百分点至27.2%,说明该行面临新发生风险的压力。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部分农商行不良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农商行近年来在规模扩张同时,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简单粗放,存量风险积累;二是2017年强监管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认定标准提高,加速此前贷款分类不准确的中小银行真实不良率暴露。
不过,市场更关注的是,近期频频爆出的农商行不良率大幅上升,究竟是个案还是风险集中爆发的前兆?
对此,中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肖斐斐表示,尽管不良率整体上升,但“暴涨”的仅仅是个别银行。据其统计,去年65家发行过同业存单且披露了2017年财报的农商行中,31家银行不良率上升、34家银行下降;其中,只有三家银行不良率上升幅度大于3个百分点,即河南修武农商行、贵阳农商行、山东邹平农商行。
此外,她提到,农商行风险暴露的区域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环渤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并非全面爆发。平均不良率较高的是贵州、河南、辽宁、山东和吉林;而北京、四川、上海、广东等地不良率均在1.5%之下。
“预计未来部分地区农商行风险将适度上升,但农商行整体规模尚小,导致风险集中爆发的概率较小。”她表示,部分农商行前期因经营不善导致的资产问题,叠加未准确确认不良等因素,在当前政策导向下将加速不良暴露,但尚不是全行业趋势。
北京地区某农商行风险管理部人士亦表示,全国农商行有1200余家,个别农商行的案例还难以推及整体,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主要是之前未真实分类的不良在暴露,“农商行贷款分类普遍不太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