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新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由新加坡《联合早报》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的2018中新人工智能高峰论坛,6月1日将在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举行。
论坛以“深度视野、对话未来”为主题,邀请新中两地政、学界和企业代表,围绕AI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AI行业发展等课题展开深度探讨。
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接受《联合早报》邀请出席论坛并做开幕致辞。王瑞杰也是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联合主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大学、科技设计大学、理工大学等学府学者将在论坛上分享AI科研成果,科大讯飞、依图科技、安世科安防科技、安德科技等两地AI领军企业将从语音、人脸识别、安防、医疗等领域,分享AI的应用。
论坛由南京市政府、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等主办,获得新加坡全球创新联盟(GIA)的支持,《联合早报》是联合主办单位,并由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管委会和生态岛开发公司承办。
中国缺“芯” AI行业外强中干?
中美两国过去两个月的贸易摩擦激化,在中国引起缺“芯”焦虑,这也让中国AI产业陷入新一轮思考:缺少高端芯片制造能力,中国的AI行业是否外强中干?
由于访问正值中美因贸易争端剑拔弩张之际,多家AI企业受询时都不愿置评缺“芯”可能带来的影响。个别企业表示,公司与美国芯片制造商有诸多合作,希望在敏感时期尽量低调。
高端芯片制造能力是中国AI最大软肋
有分析指出,AI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算力、算法、数据和应用场景等因素。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在教育、医疗、安保等领域都有许多问题有待用科技解决,中国的AI行业因此在数据和应用场景上占据优势。
在算法上,中国AI企业也在赶上,一些甚至成为全球领头羊。例如依图科技去年在美国情报部门属下研究机构主办的全球人脸识别挑战赛中战胜各国代表,夺得人脸识别算法检索准确率冠军。
但由于缺少核心硬件,算力成为中国AI企业的一大局限。胥正川说:“AI需要数据,中国有;算法中国也不差,但AI高度依赖计算机的速度,没有高端芯片,中国在算力上就比较差。这也是中国AI行业最大的软肋。”
他分析,中国多年来借助全人类基础研究的成果,把重点放在应用类研究。“好处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快,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展,但这导致中国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风气……核心技术的发展要耐得住寂寞,如果大家都抱着想赚快钱的心态,不肯沉下心去做,很难研发出好的芯片。”
陈涛在受访时也指出,目前机器深度学习必须依赖GPU、FPGA等芯片,而美国等芯片制造商在这些硬件上已有长期技术积累,中国在高端芯片的设计、加工等领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但他相信,中国在转换赛道后实现核心技术超越并非没有可能。陈涛强调,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同步进入“无人区”,但依托中国的人才优势、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优势将更明显。他说:“这会让大家站到一个全新的竞技场,通过持续创新和应用驱动,中国企业有可能领跑世界。”
工信部出台政策追赶核心技术
中兴危机发生后,意识到核心技术软肋的中国最近不断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并开始在芯片等领域加大攻坚力度。有消息指,中国工信部等部门将针对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智能传感器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陈涛指出,“中兴事件”让大家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需要从国家、社会和企业等多个层面深入思考,应想办法重点攻关。他认为,美国和中国在AI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方面各有所长,在竞争中也有合作,两者相结合才能促进全球AI的快速发展。
他说,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各种应用场景,这对美国的基础产业发展同样有拉动作用,“你不能硬生生地把应用和核心技术切割开,大家是相互之间依存的,否则结果会是‘你也倒退,我也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