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国金融监管迈向“双峰模式”

时间:2018-03-19 08: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上流行起来的双峰监管,随着本次全国两会(人大、政协年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也走入了中国的金融监管领域。 人大会议上星期六(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上流行起来的“双峰监管”,随着本次全国两会(人大、政协年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也走入了中国的金融监管领域。

人大会议上星期六(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宣告中国新金融监管框架“一委一行两会”即将成形。

其中,作为统筹协调重大问题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稳委)已在去年11月正式成立;而在这次国务院机构全面改革后,央行的职能也将调整,未来将在金融监管中扮演更超然的角色,除了原有的宏观金融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外,央行还将纳入拟定银行业和保险业重要法规和审慎监管制度的职能,肩负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任。

原来的银监会和保监会则合并组建成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未来不再负责拟定宏观决策与法规,而侧重在具体的行为监管,包括负责微观审慎监管、市场监督、投资者保护等。

简而言之,央行主攻审慎监管,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行为监管,这与英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双峰监管”高度相似。

分析:央行将主导金融业发展和稳定方针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向《联合早报》分析,本次改革动作强化了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由此可见,未来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和稳定方针,以及顶层设计都将由央行负责。

其实,中国高层去年7月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时,这个方向已大致明确。会议当时决定成立金稳委,除了金稳委主任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担任,官方至今对该委员会具体组成和职能的信息披露并不多。不过,金稳委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这本身就凸显央行在金融监管架构中的地位。

当然,央行未来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有多大,也取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新一任央行行长的个人影响力,以及他在体制内的话语权。这个人选谁属,高层早已心中有数,人大将在今早的全体会议中决定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央行新掌门人届时将会揭盅。

“权力分离”是双峰监管一大优势

另一方面,此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也体现“权力分离”的思路,这也是“双峰监管”的一大优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向本报解读,原本属于银监会和保监会的立法和审慎规则制定职能转移到央行后,相当于把立法权和执行权剥离开来。

他认为,这能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形成内部制衡,以解决立法者同时负责执法可能导致的“部门利益法制化”问题。

也有分析指出,打破部门利益是官方打击金融腐败的重要一步棋。在过去的监管架构下,监管法规由“三会”(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制定,这些机构同时负责具体的监管工作,相当于给选择性监管开了后门,为金融领域的“猫鼠一家”提供温床。

外界盛传,2015年中国发生严重股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中怒斥官僚系统内的“内鬼”,官方也因这场股灾下定决心整顿金融监管系统。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