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数据“假”撑不住 逼迫当地官员“自曝家丑”(2)

时间:2018-01-25 15:3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经初步认定,内蒙古调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人民币(596亿新元),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达40%;财政收入方面,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人民币,占总量的26.3%。 多数省市区需中央财政净

经初步认定,内蒙古调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人民币(596亿新元),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达40%;财政收入方面,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人民币,占总量的26.3%。

多数省市区需中央财政“净补助”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也指出,一些地方为了让GDP虚假成分更真实,就得造假地方财政收入,而虚增的数据会抬高地方财政收入基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压力。“如果去年的数据有问题,今年的预测就做不了,如果将错就错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最后也是实现不了。”

近期有一些分析认为,中国31个省区市中,对国家财政“有贡献”仅限于北京、上海和东部沿海省份等少数地区,多数省市区都需要中央财政“净补助”。面对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必须承认并挤出财政收入中的水分,才能从中央获取大额补贴。

不过,范子英并不认同这一点。他指出,中央给予地方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等几个方面,多数拨款并非以地方公共财政缺口大小为衡量,而是要看地方的公共服务要求、专项发展需要、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各种因素。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中国经济周刊》前天发长文分析中国31个省市区的财力贡献,并批评一些网络文章的分析把地方GDP和财政收入注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舆论热点问题交织在一起,引发不当的推论。

杨志勇相信,虚增的地方财政收入数据可能误导地方债风险的防范,而这方面的风险防范不到位,可能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于一些地方主动“挤水分”的做法,官方媒体给予肯定。一名不愿具名的学者向本报分析,这会鼓励更多地方加入“挤水分”行列。他说:“如果数据造假是普遍现象,官员现在可能都想赶紧出来承认问题,因为法不责众,但这其实是要杜绝的不良风气。”

顶一下
(2)
40%
踩一下
(3)
6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