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数据“假”撑不住 逼迫当地官员“自曝家丑”

时间:2018-01-25 15:3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的大背景下,经济数据报大数也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迫使扛不住的地方政府承认灌水。 中国多个地方相继加入经济数据挤水分行动,地方生产总值(GDP)灌水现象也

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的大背景下,经济数据“报大数”也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迫使扛不住的地方政府承认“灌水”。

中国多个地方相继加入经济数据“挤水分”行动,地方生产总值(GDP)“灌水”现象也牵扯出财政收入虚高问题。有分析认为,长期以来的数据造假和将错就错,在一些地方已经达到不可持续的临界点,逼迫当地官员不得不“自曝家丑”。

受访学者分析,这一轮的经济数据“挤水分”行动中,“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被淡化,为地方官员放下包袱提供了先决条件;中国明年即将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也促使一些地方政府主动纠错,避免下来出现数据无法对接的尴尬。

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的大背景下,经济数据“报大数”也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迫使扛不住的地方政府承认“灌水”。

内蒙古和天津主动承认数据“灌水”

每年的1月是中国各地亮出经济成绩单的时候,不过一些地方官员现在却“报忧”不“报喜”。去年1月,辽宁省对外承认经济数据造假,成为中国首个主动“挤水分”的省份;今年1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天津滨海新区也先后加入经济数据“挤水分”行列。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有水分的GDP中,制造业增加值通常会被虚假做高。“这意味着相对应的税收会提高,上交国家的税收也会更多,这样地方政府留下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长期继续下去,地方财政压力就会更大。”

GDP数据灌水往往伴随着财政收入虚高。以内蒙古为例,该省本月初宣布,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

顶一下
(2)
40%
踩一下
(3)
6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