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国穿戴文化自信故宫迎向世界(2)

时间:2017-11-12 09: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重建文化自信 追溯中国历史长河中文化自信的起伏跌宕,王鲁湘说,十五六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以知识传教,最初接触到的是中国士大夫等社会最上层的人,双方对彼此的学识和背后所代表的文明相互折服,中西方文化

重建文化自信

追溯中国历史长河中文化自信的起伏跌宕,王鲁湘说,十五六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以知识传教,最初接触到的是中国士大夫等社会最上层的人,双方对彼此的学识和背后所代表的文明相互折服,中西方文化在这段蜜月期平起平坐。

随着欧洲在海外扩张和经历文艺复兴后变得更加强大,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认为是技术问题,便展开洋务运动以发展军工业,结果清军北洋水师还是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

有识之士认为,这说明中国的制度出了问题,于是提出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法律,但最终却受到保守力量的反击和迫害。

王鲁湘说:“这时对政权、文化还抱有一丝希望的人都彻底绝望了。只有一条路,革命。”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是在制度上败给西方,制度不好是因为制度背后的文化不好,所以必须有文化的革命。文化革命的逻辑是建立新的文化,才能建立新的人民和新的国家。

结果,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彻底砸烂了旧文化。王鲁湘说:“这么一路折腾下来,还有谁对文化有自信?”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对文化身份认同产生焦虑。王鲁湘说:“我们找不到融入世界的文化身份。总不能接受一个自暴自弃、对自己全面否定的身份吧?”于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一场文化热,民众对中国文化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评价,知识界对中国文化进行大补课。

学者:须有更多学术自由

王子怡认为, 要建立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中国曾有过哪些灿烂的文化,才会热爱它并产生自信。她在北京服装学院负责的课程之一是教学生如何把文化融入设计里。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历史学家张鸣受访时提出,建立文化自信就必须对文化有更多研究,而前提是必须有更多学术自由。他说:“学者不自由就没法进行文化建设,供应不出好的文化产品。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很好的文化产品之上。”

受访学者指出,中国在恢复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切忌矫枉过正。张鸣注意到,在中国官方近年强调文化自信以后,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主张排斥一切西方文化的声音变得更加高调。他担心,文化管理者可能受这些声音影响而倒向排斥西方文化的方向,但这未必是官方要的。

王鲁湘认为,文化自信的前提必须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前提必须是文化交流。“没有和其他文明的交流、对其他文化的深入了解,自觉从哪里来,不是很盲目吗?”他表示,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后果,可能比自卑还严重。他认为,文化自觉不仅仅是文化自信,也包括文化反思和批判。

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郭振羽受访时也提醒,要注意不要由过度的文化自信成为文化自大、文化沙文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在自信之余也包容其他文化,而不排斥。”

顶一下
(1)
8.3%
踩一下
(11)
91.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