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成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隐忧

时间:2017-10-16 09: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特稿 杨丹旭 中共十九大●系列特稿 学者指出,这些年中国大规模扩大信贷,使债务占GDP的比重持续扩大。不过,鉴于中国金融体制由国企与政府主导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前景不像许多西方分析师推断



特稿

杨丹旭

 

中共十九大●系列特稿

学者指出,这些年中国大规模扩大信贷,使债务占GDP的比重持续扩大。不过,鉴于中国金融体制由国企与政府主导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前景不像许多西方分析师推断般悲观,但长期而言,债务对经济增长能力的侵蚀却不得不防。

2012年中共最高权力交接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在过去五年虽然不及此前亮眼,但是领导层成功让经济平稳减速,摆脱“以GDP论英雄”的执迷,更重视发展中的公平问题,同时改变以牺牲环境换增长的原有模式。展望未来五年,受访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如无意外将继续保持6%至7%增速,但不断扩大的债务风险将成为经济长期发展的最大变数。

中国经济是在2011年正式告别双位数增长,2012年至今的五年里,中国经济继续承受下行压力,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12年的7.9%,下滑至去年的6.7%。

不过,中国领导层通过“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措施,在近两年成功稳住增长势头,保持就业稳定。根据官方预计,今年中国实现6.5%的增长预期“没有任何问题”,全年甚至可能“更好一点”。

中国能否维持增长动力,决定了中国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因此备受关注,过去几年来国际舆论中也多次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警报。但长期观察中国经济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根据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发展经验,中国6%至7%的增速能维持长达10年,要实现6.5%的增长预期“没有太大问题”。

不过,中国经济虽然没有突出的近忧,却有远虑。学者分析指出,中国这些年摒弃了用环境换增长的旧思维,但为了稳住增长,并非没有付出新的代价。这些年中国大规模扩大信贷,举债正成为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追求增长的“经济鸦片”,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隐忧。

投资回报少 还债更困难

大量举债让中国的债务占GDP比重持续扩大,中国官方开出的“去杠杆”药方成效却不明显。基于对中国信贷扩张风险的担忧,国际信评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分别在今年5月和9月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再者,借贷款项投进去的项目回报率不断下滑。根据陈光炎提供的数据,1991年至2007年,中国的平均增量资本产出率是4.0,2016年增加到7.0。换言之,每生产1元GDP所需的投资从4元,增加到7元。

陈光炎不讳言,中国现在很多投资回报少,甚至完全没有回报,将加剧大量举债的国企和地方政府的还债难题。

不过,鉴于中国金融体制由国企与政府主导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前景不像许多西方分析师推断般悲观,债务问题不至于在短期内拖垮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学者解释说,出借方主要是国有的银行,贷款方也主要是国有机构,包括地方政府和国企,这表示发生危机时,国家有许多杠杆和手段可以介入,稳定市场信心,防止破坏市场稳定的预期如雪球滚大。但是,长期而言,债务对经济增长能力的侵蚀却不得不防。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观察,中国地方政府过去几年通过长期债务置换短期债务,虽然缓解了短期还债压力,长期来看却治标不治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