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中国人工智能提速飞飙

时间:2017-07-23 10: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6月29日在天津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汇集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政要、企业家、科学家代表与会,探讨智能科技前沿发展趋势。(中新社) 孟丹丹 北京报道 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传统产业亟


 6月29日在天津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汇集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政要、企业家、科学家代表与会,探讨智能科技前沿发展趋势。(中新社)

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换代,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急需找寻新的增长引擎。在刚刚兴起的全球人工智能第三次热潮中,中国希望凭借海量的数据、充裕的资金,以及基础数学领域的人才优势,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大市场,以及可观的人才储备,都让中国有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换道超车。不过,中国人工智能在数据互联互通和高端人才的补给上仍有欠缺;此外,官方公共数据的开放程度,行业数据库的联通性及行业规范的形成,也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警告,中国需要尽快建立行业规范,以防技术漏洞滋生出安全隐患。

针对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创业公司硬蛋科技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副院长李世鹏对《联合早报》表示,在全球第三次人工智能热潮中,中国将有机会实现换道超车。

他说,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上,“中国与科技发达国家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大多从移动互联网企业转变而来,而中国互联网技术应用已达世界同行水平”。

其次,中国有很多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换代、提高生产力,这些企业对于能够明显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人工智能有迫切的需求。

另外,中国在数理基础研究领域集聚了大量人才,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自然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李世鹏也表示,数据和人才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痛点。

他指出,目前中国的企业数据还没实现互联互通,存在人为的数据孤岛,人工智能价值没能完全体现出来。此外,虽然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很可观,但10年以上的资深从业者依然稀缺,人才供给跟不上行业的扩张步伐。

人工智能是发展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的概念诞生于1956年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当时一批著名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概念,意思是让机器像人一样认知思考和学习,简而言之,就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

过去60年,人工智能出现两次热潮,但因技术应用上无法取得突破,终归于沉寂。2016年,谷歌开发出的深度学习机器人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

普华永道最近发布人工智能报告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GDP增长14%,相当于15.7万亿美元(约合21万亿新元)。零售业、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行业受益最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于6月底在天津举办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演讲时强调,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决策咨询及学术机构。

他说,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众多项目的最后关键技术,都指向人工智能。

“2014年,中国400多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8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合160亿新元);同年,搜索引擎的中国市场规模为600亿元,图像识别、语音交互达200亿元,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达5.6万台。”

埃森哲上个月发布名为《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的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将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从6.3%提升至7.9%,其中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报告中则指出,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对推进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最早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并在之后的50年中减少五分之一。报告指出, 根据应用速度的不同,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提升的生产力每年可为中国贡献0.8至1.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报告认为,在多家中国科技巨头的推动下,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