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停招社工本科专业 被指释放负面信号

时间:2017-05-13 17: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山大学停招包括社会工作专业的18个专业,校方回应此举“合理合法”,但师生争议不断。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调整学科的争议折射高校治理困境

(实习记者 戚展宁)一则中山大学(下称中大)即将暂停社会工作专业(下称社工专业)本科招生的消息引发了强烈反响。本校师生多有不解,而业界人士也纷纷表示异议。

  变化发生在5月5日,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时间。当天下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张应强召开会议,通知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该专业将在今年暂停招收本科生。

  不少相关师生和校友反应激烈。5月7日,中大社工专业的57名校友联署发表公开信,质疑中大停招社工专业之举,指出中大社工专业对行业发展贡献有目共睹,停招之举有违国家发展社工行业的趋势,请求保留社工本科专业。两天后联署人达到207人。在联署人名单上,不乏社会工作领域的从业者,包括各类社工组织、人社部门、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在高校任教的老师。

  中大社工专业的创办人,62岁的蔡禾教授9日发表文章称,表示中大停办社工专业本科,“向社工事业发展释放了一个负面信号”。

  中大社工专业负责人张和清教授11日也撰文历数中大社工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在社会民生领域的贡献,对专业裁撤表示痛心,称“爱之深,憾之切”。

  包括社工专业本科在内,中大本次面临调整或暂停的共有18个本科专业,涵盖数学、化学、工学、地理、材料、金融、医学等学科,还包括财政学、经济学等热门专业。但据财新记者了解,唯有社工专业的叫停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弹。

  师生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中大社工本科专业设立16年之久,排名在全国前十位,在社工界颇有美誉。一位在广东某社工机构工作的校友指出,社工界有“中国社工看广东,广东社工看中大”一说,指广东的社工行业发展在全国前列,而中大社工专业输出的人才又支撑了广东社工行业的发展。

  中大社工本科专业被撤的消息更引发业界忧虑。据《公益时报》报道,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史柏年也对此表示惋惜:“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办学质量在我国高校同学科中一直排名靠前,且在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此次停招事件对业界而言是一种遗憾,但它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据财新记者了解,专业停招一事恐已尘埃落定。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号7日即发文称,学校依法依规开展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是合理的,是对社会和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但仍有校友和师生希望跟学校对话,再进行沟通。

  社工本科专业为何遭撤

  其实,中山大学此次调整专业,和全国高校的动向并不相悖。本科专业的动态调整以及“宽口径”大类招生,都属于教育部提倡的教育改革范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都先后采取了大类招生。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9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大幅撤销576个学位点,包括大量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6年9月29日,中山大学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已经提出要实施专业动态调整,要求“调减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专业,增设国家、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亟需的专业,培育建设若干新型工科专业。”

  对于校方撤并社工本科的考量,中大教务部负责人表示,中山大学本科专业在数量上与国内第一方阵高校相比偏多,在结构上也存在着部分专业的招生规模同社会需求不适应、部分专业间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区分度不高、专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中大教授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学校撤并专业最主要的原因是冲双一流,将同类型的专业集中在一个学科,集中资源发展,有一定合理性。他指出,社工专业在中大的文科学院里,科研产出不算太高。

  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也是建设“双一流”的需要。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指出要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