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中:但愿此生总在对话中

时间:2025-01-12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温伟中:但愿此生总在对话中

无论是在台北还是新加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快递员或私召车司机等人,都有着独特的经历与视角。他们的故事映射出当下社会的普遍面貌,值得我们用心观察,借对话以小见大。

1月3日傍晚6时,兀兰区狂风骤雨中,我坐在私召车的前座,听司机小曹讲述他的生活。

在前往采访的路上,这段不经意的对话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海中。如果要概括形容他,我会说小曹是一个典型受到冠病疫情冲击的商家,如今正竭尽全力照顾一家生计,并努力东山再起。

51岁的小曹曾是木工厂老板,在疫情前接下200多万元的生意合约,制作木门和家具。不料疫情暴发,建筑业一度全面停工,直到一年半后才恢复正常运作。

他耗尽公司储备金,用在支付薪水、租金和购买材料。木工厂复工后因工程账款迟迟收不回,债务累计至百万元。他不得不带着妻儿卖屋租房、开私召车还债。

在赶完所有工程、还清员工薪水后,小曹的公司因应付不了债务而停业,并准备清盘。

我搭车的当天,小曹清早6时开工,准备开车载客到午夜12时收工,整整18小时奔波在路上。他说,每天环岛开车500公里,希望趁着星期五的小周末多赚一些,但扣除一家四口开支,他的收入只够还利息,无法减少债务本金。

幸好疫情没有把他打倒,他也没有怨天尤人。他正在积极整合人脉、提升烘焙技艺并筹集资金,准备再次创业。他也积极了解政府提供的培训补助和职业配对,希望能提高技能和收入来源。也有热心人关心他的家庭需求,常常向他伸出援手。

小曹的真实故事,是新加坡生活线上挣扎者的缩影,其中也反映政府和社会的援助情况。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去年首11个月共有4521人申请破产,创下20年新高,同期也有278家公司被强制清盘,按照月增超过20家的速度推算,2024年倒闭的公司总数,可能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287家,成为2006年有记录以来的18年新高。

以上案例和数据,结合其他观察,反映在高通货膨胀和中小企业的艰难营运环境下,一群新加坡人还在风雨飘摇中求生,既须要自强也需要各方援助。

下车后,我不禁想到派驻台北时另一个“在雨中”的对话。

2021年5月27日下午4时,台北信义区暴雨初歇,一名中年女快递员穿着雨衣,蹲在巷子里吃便当。

我撑伞蹲下来跟她聊天,她说那是她的午餐,吃完还要撑到晚上10时下班。我问她,为什么在路边吃?她茫然地反问:“不然去哪里吃?”

简单说说背景。当时疫情急剧升温,台湾人“自主封城”,商场门前冷落、街市少了车水马龙的喧嚣,送餐送货的快递员却更忙了。当时严禁在外脱口罩饮食,若犯规将被罚。然而,官方没为全台约8万名快递员规划用餐空间,导致雨中蹲坐偷吃便当的情景屡见不鲜。

无论是在台北还是新加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快递员或私召车司机等人,都有着独特的经历与视角。他们的故事映射出当下社会的普遍面貌,值得我们用心观察,借对话以小见大。

对话,对我个人的意义和应用范围,这些年似乎日渐加深和扩大中。

在疫情期间派驻海外,因为长时间独自生活,我摸索出“停更社媒、重启对话的求生之道”。停止经营和更新社交媒体,是因时间管理问题而做出的个人选择。重启对话,则让我天天仿佛回到社交媒体时代以前、与个人和他者之间的真诚交流状态。

说是求生之道,或许言重了,但重返对话状态,确实是让我维持生活的动力和意义所在。

今天开始《对话中》新专栏,希望与大家分享更多对话中的收获。这些对话,可以是与受访者、专家或民众的对话,也可以是与自我、大自然、家人和亲友的对话。

如今结束海外特派生涯,回总部当特稿员,期许能一步一脚印,启动全方位的真诚对话,无论面对达官显要、学者专家、男女老幼,都能不卑不亢、保持温度,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力求发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努力求真也不忘揭弊。

但愿此生总在对话中,与大家分享更多对话激荡的火花,一同拓宽视野、传递感动、促进行动,凝聚智慧与勇气,直面生活风雨。

(作者是《联合早报》资深特稿员)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