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万事万物,姿态各异?。佛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没有绝对的差别和矛盾,因此,“不二”成为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不二”就是“无二”“无差别”之义,所强调的是没有区别、没有对立、没有矛盾,即“无差别境界”。
自然界有春去秋来,也有寒来暑往,有风雨交加,也有风和日丽,而“无差别境界”则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亦应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若遇逆境,那便等一个山花烂漫、月明风清的日子,打开内心的窗口,聆听心海中禅的声音。佛家认为,“无差别境界”也就是舍离差别之见的“开悟境界”,或曰“能超脱”。
“无差别”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动宾短语,而“无差别境界”则是一个由“无差别”(修饰语)跟“境界”(中心语)组合而成的短语中套短语的复杂的偏正短语。这是个正能量短语,最早或出自佛学。
现在我们常见的“无差别XX”依然是个偏正短语,所不同的是“XX”通常是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如“无差别轰炸”“无差别杀人”。
自2022年2月俄乌战争和2023年10月以哈战争爆发以来,环顾周边国家和地区,媒体上“无差别轰炸”的使用频率高了起来。例如:
一、俄军或快攻占基辅 “无差别轰炸”料造成更多平民死伤(2022年3月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新闻)
二、无差别轰炸是一种对人类文明的挑战和侮辱,是一种对人类生命的践踏和摧毁。(博文,2023年10月11日,新浪微博)
三、以色列在加沙无差别轰炸,欧盟陷入道德困局(标题,2023年11月6日,《澎湃新闻》特稿)
四、1937年的今天|侵华日寇攻陷南京|日寇进入南京后|立即展开“无差别级”轰炸(《30万!勿忘,勿忘!》,2024年12月13日,《澎湃新闻》)
在此以前,“无差别轰炸”在中国媒体上亦有所见。例如:
五、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中国进行无差别轰炸,对不设防城市和大量非军事目标进行狂轰滥炸,无数民宅和文化机关悉被炸毁,无辜平民在轰炸中惨遭不幸。(2015年8月31日,宣讲家网)
另一个常见的“无差别XX”是“无差别砍/杀/袭击人”。例如:
六、新加坡街头惊现无差别砍人案!7人受伤包括孩童(2024年2月4日,《新加坡眼》)
七、悉尼街头有人持刀行凶,男子无差别追砍路人!多人惊险逃命,目击者回忆惊魂瞬间。(2024年10月6日,《今日悉尼》)
八、有的案件乍一看,甚至会误以为是无差别杀人。但从中国媒体的梳理、报道以及网民提供的信息拼凑来看,不少案件背后还是和就业、经济问题挂钩。(《联合早报》下午察,2024年10月18日)
九、11月11日开始,在中国广东珠海、江苏无锡及湖南常德接连发生三起无差别杀人事件,三起事件都造成严重死伤,这不仅在中国国内引起恐慌,也成了国际媒体报道的重大新闻。(2024年12月3日,《联合早报》言论版)
十、此起彼伏的所谓无差别袭击事件(或可称之为戾气事件)。(吴俊刚:《社会戾气弥漫的背后》,2024年12月25日《联合早报》言论版)
对“无差别”的这种用法,有人批评说:“‘无差别’不应是汉语词语。”(锺文:《误解英文,导致扭曲中文》,中国传媒大学教育自媒体公众号《中文知行》,2024年8月20日)
锺文是翻译工作者,任职马来西亚华文报45年。他在文章中列举32个英译中不当的实例。他认为“‘无差别’近年频频出现,大抵是直译英文形容词Indiscriminate的结果”。他认为,表示“无差别”的中文词语很多,例如“一律”“任意”“肆意”“滥肆”“一视同仁”“不分青红皂白”等等。“无差别轰炸”应当改为“滥炸”或者“狂轰滥炸”;“无差别杀人”应当改为“滥杀无辜”。
锺文不赞成用“无差别轰炸”或“无差别杀人”的意见,我是赞成的。上文例一引自一篇长文,文中,“无差别轰炸”仅用一次,同样的意思用了“狂轰滥炸”“大肆轰炸”“猛烈轰炸”“残酷轰炸”,而“狂轰滥炸”用了四次。何也?或许作者觉得“无差别轰炸”听起来不如“狂轰滥炸”或“大肆轰炸”来得顺耳。
锺文说“无差别”不是汉语词语,那倒不是。拙文开头已经说得很清楚。上文谈到“无差别境界”听起来很顺耳。何以“无差别轰炸/杀人”听起来就觉得“不顺”甚至“刺耳”呢?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无差别境界”在先,为佛教所弘扬之教义,使用已久;二是“无差别轰炸/杀人”之类汉语中,有丰富的同义表达手段,讲汉语的人用惯了听惯了,乍一听“无差别轰炸”之类“时髦”说法,就感冒了。上述第十例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作者其实是在质疑“无差别袭击”,才说“或可称之为戾气事件”的;只是“戾气”(乖戾邪恶之气)是个文言词语,使用频率较低,难以为人接受。如果说“任意袭击”,相信吴俊刚先生是能接受的。
最后再举一例:
广州对入境人员无差别对待 对歧视性言行零容忍。(《广州日报》大洋网,2020年4月12日)
上例放着汉语中现成的成语“一视同仁”不用,却用“无差别对待”,赶“时髦”或许有一点儿,“刺耳”却是肯定的,甚至如锺先生所说“不是汉语词语”。
作者是资深语文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