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市炒作加剧、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之际,中国央行星期五(1月10日)宣布暂停买入国债;敲打“债牛”的同时,也缓解中美利差倒挂扩大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尽管最新通胀数据表明,中国亟待宽松货币加码刺激来缓解通缩压力;但鉴于中国央行对稳汇率的重视,市场对于推迟降准降息的预期正在提高。
中国央行星期五上午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央行决定本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2024年8月,中国央行时隔12年重启国债现券买卖,至今已连续五个月净买入债券,向市场投放货币。
经济复苏缓慢叠加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中国长端国债收益率接连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去年下降近90个基点,开年来又一度下跌逾10个基点。与收益率走势成反比的债券价格持续上涨,形成“债牛”。
马来亚银行证券宏观经济研究总监郑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北京去年底将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催化降息预期,间接带动债市炒作。同期美国联储局发出的政策“转鹰”信号,让市场预计美国降息周期将停留在更高利率水平。“中美利差或将扩大的预期,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贬值压力。”
央行星期五发出公告后,长端国债收益率随之上行,人民币汇率也迅速回弹,但过后再度下跌。截至晚间10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7.3578,低于前一天闭市时的7.3541。
新加坡华侨银行亚洲地区研究与策略主管谢栋铭受访时分析,央行借此发出遏制国债收益率下跌的明确信号,表明央行对市场仍有掌控,“短期内作用明显,但能持续多久,还是取决于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四(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仅为0.2%,远低于3%左右的官方目标,显示中国仍未走出通缩阴影。
尽管加码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缓解通缩压力,但彭博社引述友山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许永斌预计,鉴于中国央行对稳汇率的重视,降准降息时间可能从1月推迟到第一季度末。
郑宁认为,近期美国利率预期变化,进一步限制了央行降息的空间。由于春节期间会出现季节性的流动性需求增长,短期内降准空间仍然存在,但降息可能性不大。
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星期四引述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师管涛说法称,当前市场对于货币宽松有抢跑之嫌,透支了货币适度宽松的利好。
管涛提醒,要避免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过度解读,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持续调整的过程中,统筹内外部均衡对于货币政策会形成一定掣肘。
谢栋铭则指出,中美利差加大是人民币贬值原因之一,但并非决定性因素,降息不代表人民币一定会贬值。“金融市场很多时候交易的是预期,如果降息能提振市场信心,反倒有助于带动人民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