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规”刻意淡化,不是风向逆转,也非引而不发,而是多做少说,保持更多的主动权和机动度。假如明年2月中美关系迅速恶化,中国的集权体制将发挥决策果断、执行有力、韧性更足的优势,会迅速作出应激反应,进一步加码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决定的政策取向。
一年一度的大陆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次年中国经济社会的方针政策,形象地描述就是安排明年日子怎么过。每次会议规格相当于一次大陆政府中央全会,会议地点惯例在军方的京西宾馆。会期多为三天,2022年底冠病疫情防控突然解封,会期压缩至两天,2023年、2024年延续两天会期,今后将形成新的惯例。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数天,惯例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定总书记、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如逢国务院换届年,则增加一个候任总理的讲话稿。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两个新闻稿,惯例主要内容均摘自总书记讲话稿。前者惯例通常用一段完整披露次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再用一段高度概括次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重点任务;后者惯例重复总体要求(今年就一字未改),详细展开政策取向、重点任务。熟悉中国政治的人士和媒体,都清楚这样的操作。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闭幕后,罕见地未在傍晚及时发布完整版的新闻稿,央视晚上7时《新闻联播》只播出摘要版,延至当晚近10时新华社才受权发布完整版。如此重要的会议新闻稿,惯例在开幕前早已起草、审定;未及时发布,合理的推测是会议期间有一些新的讨论和建议。由于会期更紧凑,闭幕前才决定采纳和调整,导致事先准备的新闻稿已过时,须要再次修订和送审。
今年还有个微妙和关键的变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在12月9日政治局会议新闻稿首提,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却未出现在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稿中;国家发展改革委13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确定明年首要任务是“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也未提“超常规”。“逆周期”不新鲜,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稿,已有“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超常规”很新鲜、很生猛,凸显大陆政府中央接受经济民生困难重重的事实,并沿续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发力救党救民的政策路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短短三天决策风向逆转,2025年不会“超常规”了,也非引而不发,而是多做少说,保持更多的主动权和机动度。取决于两个变量:一、外因是特朗普明年1月20日再任美国总统后,中美贸易战何时升级;二、内因是明年上半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绩效如何,须要预留政策工具。
假如明年2月中美关系迅速恶化,中国的集权体制将发挥决策果断、执行有力、韧性更足的优势,会迅速作出应激反应,进一步加码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决定的政策取向。所以外界关注中国经济政策是否加码,不妨重点观察两个关键风向标:一、明年2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闻稿;二、明年7月中下旬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新闻稿,肯定不会如今年一样,拖到9月26日才开政治局会议发力逆转。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惯例在总理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全盘的政策规划和分工,惯例待全国人大例会最后一天表决批准政府工作报告,次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本年度《国务院工作要点》披露,通常这个文件同时确定牵头落实的国务院部门。详细的政策落地和实操,惯例待牵头部门制定和发布的政策文件才知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通过新闻稿,传递强烈的稳市场、稳民生、稳预期的决心和导向,由于惯例不会提前公布具体的经济指标和细化的政策措施(何况明年1月还有特朗普大变数),疲软市场的信心依然不足,投资者的过高预期落空,会议闭幕后次日,A股和港股如惊弓之鸟一样大幅下跌。由此可见,救市应趁早,否则代价更大、周期更长。
作者是中国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