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投选一年词汇,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和保留节目。最近,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评出的2024年度词汇“脑腐”(Brain rot),就获得比较高的国际认同。
“脑腐”指的是,人们因过度浏览网上低质量内容,而导致精神和智识状态的衰退。然而,“脑腐”的解读还有多种。有意思的是,对“脑腐”的另一种解读也来自英国。近日,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毕业的艾莉·卢克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与学位论文的合照,随后遭遇难以想象的网络暴力。
引发争议的是她的论文《嗅觉伦理:现代和当代散文中的嗅觉政治》,探讨“气味在塑造和颠覆性别、阶级、性、种族及物种权力结构中的作用”,并指出“嗅觉厌恶”可能导致一个人被拒绝。
刚开始,社媒平台的评论都比较友善,甚至不吝夸赞。但往后,评论区涌入越来越多的负面评论,其中一种是嘲讽她“大脑腐烂”,这与年度词汇“脑腐”不谋而合,但同时提供“脑腐”另一种解读,即认为研究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或者认为没有意义的鸡毛蒜皮的简单问题,降低学术性,就是“脑腐”。
卢克斯被网暴主要原因之一是,她研究的问题是幼儿园级别的。因为,她的论文只论述一件事——如果你说某人很臭,大家就不太喜欢他。这是我们四岁时看动画片就学到的,“纳税人的钱被浪费在资助此类研究上”。
另一个原因是,网民认为她的论文本来很低级,却要包装成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欺世盗名,“不过是废话连篇的语言、不必要的高端词汇和自命不凡的句式”,这意味着神圣的学术蒙羞,科学殿堂媚俗。这以生物技术科学家西蒙·戈得克的评价为典型:“学术界已死。我们再也不能认真对待这些所谓的‘精英’大学了。”
还有的网暴逐渐滑向性别对立和歧视。有网民暗示,女性获得博士有可能超越男性,一个网民说:“当有人告诉你,女性在接受教育上‘击败’了男性,请记住这一点。”有人干脆说:“与其读博士,不如回家结婚生娃。”最大的网暴是,在12月1日晚,卢克斯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包含死亡威胁,言辞充满暴力。
以为研究重大课题才是学术也是脑腐
认为一篇博士论文很简单很幼稚,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并以此认定作者和大学、学术界集体脑腐,当然是对脑腐的另一种解读,但这种解读本身未尝不是脑腐。理由之一是,以为只对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才是学术,这本身就是一种偏颇和脑腐。
科学研究固然有接地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天生重要课题,如研究治愈癌症等药物、疫苗,而且也区分出理工科和社会人文科学的轻重之别,但是,无论什么领域,研究问题本无高低之分,任何现象、事物和问题,都可以研究,只要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思路,就体现出意义,可以称为赋予问题的意义。
卢克斯研究嗅觉,如果在生物医学上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如研发药物甚至进行基因疗法,去除发出臭味的基因,防止不好的嗅觉产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研究嗅觉的社会意义,如嗅觉厌恶可能导致阶层和职业歧视,也可能提出生物医学之外的解决问题方式,从另一角度赋予研究的意义,或者让研究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如果只是强调课题的重大或显著意义,而忽视一般与潜在的意义,也可能是一种脑腐。从她的研究课题能获得经费来看,批准卢克斯研究嗅觉的经费,并授予其博士论文的学术圈人士,似乎并非脑腐。若在另一些国家,这样的课题恐怕难以获得经费,因为这并非重大课题。
中国女权导演点赞吴柳芳被网暴
对脑腐更重要的另一种解读是,对待卢克斯的批评甚至网暴,也是当今一种最典型和广泛的社会性脑腐。这在一些观念性、伦理性和三观性问题上最容易体现出来。网络似乎没有“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权利”的雅量,一言不合,就会网暴至死。
年轻女导演邵艺辉因执导中国女性题材电影《好东西》,赢得全面喝彩,认为她维护和支持女性权利,她也因此被一众粉丝封为中国女权主义代言人。然而不久后,因为点赞中国前体操运动员吴柳芳的一条微博,邵艺辉在网络上的形象一夜塌房,从“捍卫女权”的女神跌落成“吃女权血”的恶魔。
为何邵艺辉会遭遇网暴,不仅她自己,就连太多旁观者都理不清其中逻辑。事情经过是,吴柳芳因“擦边”争议视频而饱受煎熬,不仅直播道歉,账号还被禁止关注。但一周后,吴柳芳账号解禁,网上出现更多支持的贴文,同情她退役后就业屡屡碰壁的遭遇。其中一则解释她为何退役后不愿当体操教练,因为知道练体操有多苦,代价有多高,不想看到小孩重蹈覆辙。
邵艺辉不过是为这则贴文点了赞,却给自己招来一场旋风式网暴。不少自诩女权主义的粉丝涌进邵艺辉的社媒,直斥她一面标榜女权,一面“暗中赞许媚男行为”“一边吃着女性红利一边背刺女性”,背离他们心中的女权代言人形象。
人们不解的是,这种让人不明究里的网暴其实就是另一种脑腐,但更可怕的脑腐是,打倒邵艺辉这样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发声者,是在保护女权的道路上亲手给自己设下陷阱、埋下地雷。连她这样的女权主义者都在网暴下解散影迷群,屏蔽社媒账号并退出,以后,谁来为女性说话、代言甚至当嘴替(编按:指能言简意赅总结多数网友看法的人)呢?
(作者是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