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珠:始终走在平衡中美道路上

时间:2023-05-08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李显龙总理今年3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成果丰硕。值得注意的是,他此行所会面的中国政要,会议的热烈气氛,以及开放和实质性的对话。

李总理会见了中国政府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的四位中国领导人,这比以往都要多。除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还会见了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和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访问北京、广东和海南期间,他也会见了这些地方的党委书记。

新加坡和中国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并实质性完成新中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后续谈判,这将为两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两国同意进一步发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深化数码经济、绿色发展、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恢复航空互联互通。

习近平指出,中新合作“为地区国家树立了标杆”。他清楚新加坡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并为此制定路线图的意愿。他知道,新加坡和其他亚细安国家一样,一再申明不想在美中日益尖锐的争端中选边站。然而,新加坡会毫不犹豫地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并就陷入困境的大国关系发表坦率而客观的意见。

新加坡已经证明,不选边并不妨碍有系统地发展和深化与各方的关系,且不断创造性地寻求新的合作领域。

与中国的关系

这是对一个重要国家的重要访问,乃势所必然。要不是冠病疫情扰乱了正常的互访,对中国的访问早该进行。

自2020年以来,中国一直通过线上会议与亚细安领导人保持沟通。2021年,习近平通过视讯出席“亚细安—中国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宣布建立亚细安—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各国领导人面对面会晤和发言,就全球和本区域的事态发展交换意见。

中国是一个大客户。它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我们没有“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项目,但中国在本区域的“一带一路”投资都是通过新加坡。

新加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之一。许多新加坡知名企业,如莱佛士医疗集团、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凯德置地和吉宝企业,以及作为新加坡经济支柱和雇用最多新加坡人的中小企业,都在中国开展业务。

习近平说,李总理是访问中国最频繁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李总理回应说,他通常设法每年都访问中国一次。

新加坡明智而审慎地平衡与中国和与美国的关系。它经常重申,希望成为两国的朋友。

与美国的关系

新加坡与美国有着全面的战略关系。我们与美国在国防、经济、可持续发展、网络安全,以及最近在外太空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

双方的防务合作始于1990年,当时美国突然被要求离开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我们让美国使用军事设施。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认为美国的存在有助于本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新加坡说到做到。

新加坡过去和现在都不是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基地;而是像五角大楼后来在其大战略中,对新加坡此类地点所描述的“浮萍”(lily pad)基地。这一小小的存在随后扩大到2005年签署的《战略框架协议》中所列明的合作项目,它涵盖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船舶维修和保养工作,以及在全球恐怖主义蔓延之际的反恐和情报交流。2013年,美国轮流将濒海战斗舰调到新加坡。2021年,两国启动网络安全合作,并于2022年启动外太空合作。

我们于2000年开始与美国就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展开磋商,美国同时也与智利进行自由贸易协议谈判,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它重新点燃了美国对达成原本搁置的贸易协议的兴趣。等战争结束后,可能须要与乌克兰就战略自由贸易协议进行谈判,才能再次激发美国对贸易协议的兴趣!

自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李总理曾三次与他会面。2021年10月,李总理在罗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会见了拜登,并在华盛顿两次会晤,即2022年3月的工作访问,两个月后则在美国—亚细安特别峰会上,与其他亚细安领导人一起见了拜登。

事实上,美国在2021年和2022年表现得非常活跃,派遣副总统哈里斯、国防部长奥斯汀、国务卿布林肯和其他几位内阁部长前往本区域,包括来新加坡访问。

拜登政府试图证明,尽管发生了乌克兰战争,美国并没有忽视亚洲和亚细安。这是在回应东南亚国家反复出现的抱怨,即美国没有对本区域进行高层政治访问。存在感很重要。毕竟,只要亲身到访,就能取得百分之九十的成功。

作为一个小国,我们的增长和繁荣有赖于稳定的外部环境,令人不安的是,我们几乎没有能力去塑造这样的环境。在我们有限的能力范围内,我们寻求发出声音,以使人们关注本区域对地缘政治竞争的观点。亚细安国家希望看到,美国和中国之间不断恶化的关系能够稳定下来,双方都避免采取可能导致亚洲出现各种集团的举措。

李总理在2022年的日本经济新闻社的交流会上提出,“较为稳定又可减少紧张局面的做法是,中美两个大国拥有重叠的朋友圈,让其他国家可以同时与两边友好合作。”印度尼西亚便提出了强调包容性的《亚细安印太展望》(AOIP)概念。

亚细安坚持强调“包容性”,似乎促使一些欧洲国家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变得更具包容性。拜登政府根据亚细安的反馈,调整了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在疫苗和医疗保健等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方面提供合作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亚细安对“四方安全对话”的态度。

令人担忧的走向

眼下,包括亚细安成员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对美中关系的走向感到担忧。它们担心,美国针对中国的立法和监管,可能导致技术分化和世界经济脱钩,这是任何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都无法承受的灾难性结果。更糟糕的是,在美国和中国都有人在说,两国正处于战争的边缘。

急于再次访问中国的欧洲领导人显然也有同样的担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容忽视,中国被视为乌克兰战争中的关键角色。

2022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与一群德国商界领袖访问北京,当时中国还未改变冠病清零政策。法国总统马克龙率领庞大的商业代表团访问中国,离开时他清楚地意识到,法国的“战略自主”做法,可能会导致它的对华立场与美国产生一些分歧。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中国前,发表了“去风险但不与中国脱钩”作为欧洲经济战略的重要讲话。访问结束后,她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更加强调,“对欧洲来说,脱钩显然不可行、不可取,甚至不切实际”。她谈到,欧洲有必要制定自己的对华战略,在降低经济风险方面要坚定而强硬。她指出,中国的战略姿态已变得强硬,欧洲应做好应对的准备。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新加坡、亚细安还是欧洲,最重要的是寻求平衡以保障本国利益。在这种竞争激烈、充满争端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各国领导人寻求与两个超级大国建立最好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话和共同努力,它们希望向美国和中国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世界其他国家深切希望避免严重分裂,并相信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一条共存之路,无论这有多么困难。

作者是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李光耀创新型城市中心教授 原载5月1日《海峡时报》 黄金顺译

赞一下
(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