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时报》言论版4月19日刊载龙应台的一篇文章“In Taiwan, friends are starting to turn against each other”。文章转载自4月18日的《纽约时报》网站。
人在台东乡居的龙应台以近距离观察,对台湾友人、邻居面对台海军事紧张的种种反应,在文章中做了细致周详的描写,为台湾以外的读者描述了民众在战争阴云笼罩下,那种既矛盾又不失鲜明的心态。读之不能不令人心有所系、神有所思。
去年12月初,从暌违三年的樟宜机场出发,我开始航空旅行解禁后的个人处女行。因为当时中国大陆抗疫政策犹严,回家乡上海访问几无可能,我选择了同样有着外滩景致、一位发小定居在那儿的日本横滨作为旅行目的地。
从新加坡飞东京成田机场的酷航班机中途经停台北。在静悄悄的清晨于人数不多的桃园机场转机时,过道墙壁看板上扑面而来的繁体中文,一下子令人进入时光隧道,让我想起上一次到访台湾,已经是10多年前的往事。
横滨归来后,大陆传出冠病疫情管控急转弯的消息。进入2023年,我心里开始盼望能早点回上海去探亲访友。但由于疫前的免签证安排还未恢复,申请中国签证的漫长队列和操作上的复杂,让我还是按捺下了蠢蠢欲动的急切心态。
就在去台湾一游的心念开始冒尖之时,身在横滨的发小传来短信,告知原先准备南行,因为台湾局势紧张,出行计划已经取消。我安下心去,翻阅起自己的旧护照来,想检视当年自己访问台湾的出入境记录。
我初次访台是在2004年,正巧适逢台湾换届大选年。作为一个欧洲专利化工设备制造商聘用的服务工程师,那年春天我两度从台北辗转南下云林,到位于麦寮的六轻工业区厂家,与同事从事现场技术支援工作。因为逗留期比较长,得以一路走马观花,收看活跃的台湾电视媒体报道,再加上与当地工程技术人员和驻地服务人员的接触交流,对台湾的社会实况有了具体和直接的感受。
那年第二次访问麦寮六轻,在工程圆满结束后,家住嘉义的厂方工程师经厂方领导人批准,招待我和另一位法国同事畅游阿里山。当傍晚我们一行三人走在阿里山脚下的旅游纪念品摊贩一条街时,电视传来突发新闻:台湾候选人中弹,被紧急送入医院急救。那前后两个月在台湾的切身体验,让我真实感受到台湾人不可阻挡的民主激情,其中包括许多不免令人有咋舌之感的层面。
距今最近的一次访台,则是在2007年12月。那次行程尽管只有短暂三天三夜,但再次目睹台湾城乡丰富多姿的生活场景,百姓安居和谐、勤勉工作、享受生活的情状,一一加深了我对宝岛美好的印象。
身在北纬一度的新加坡,南中国海近在咫尺。国际风云变幻,海洋涛声阵阵。随着中美实力相对变化、区域政经关系多元演进,台海局势愈演愈烈,经常是吸引世人眼球的热点新闻。特别是疫情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时有摩擦出现,中美脱钩与新冷战话题不断。
此时此刻,横亘在中美关系之间的最大关键点——台湾,则变成一个超级热点,无时无刻不在大国较量的棋盘中,化作一颗被动却重要的棋子,也避免不了一次次成为各方舆论和行为所杀伤与加害之对象的悲剧宿命。难怪龙应台在文章中要呼喊:“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捧读龙应台这篇文章,心中还是暗暗有些吃惊。她这次是用英文发文,而不像2004年4月15日那样,在台湾海峡两岸三地以及新马等华人地区各大报章,同日发文《为台湾民主辩护——与华人世界对话》。但推己及人,在读了龙文细致入微的叙述之后,不能不让人对台湾民众时下所面临的现状,产生一种同情与关怀。
明年台湾大选,作为旁观者,作为同文同种的海外华人,我想寄语台湾各大政党领袖,时刻念叨天地苍生,唯有和平佑台湾。
作者是退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