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的最新一次由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公布的民调显示,在共和党人和倾向共和党人的美国选民中,特朗普享有高达68%的支持率,高于党内的主要对手、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两个百分点。民调的解释性说明强调,特朗普的支持者集中在白人福音派基督徒、没有大学学位的白人、住在小镇和农村的人群,以及低收入者。
自从“特朗普现象”几年前横空出世,世界对美国的观感也随之改变,意识到在好莱坞电影里的超级英雄和白领中产阶级生活以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美国。这个美国正是美国人自己概括的——低学历、低收入、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生活在乡村和小镇的白人。也正是这一部分人,成为特朗普的闭关自守和民粹主义理念,以及粗俗直白的表达方式的狂热支持者。
自然,在理念相近的共和党人及具有共和党倾向的人中,也有阶层的区别。民调的说明指出,每年5万美元(约6万6000新元)的年收入和拥有大学学历,是决定选民做出判断的一个重要变量。
如果要在同一党派的特朗普和德桑蒂斯之间做出选择,年收入超过5万美元、拥有大学学历、孩子不到18岁(即相对年轻)的选民,更希望看到共和党推出特朗普以外的候选人;年轻的德桑蒂斯正是这部分选民认为最适合替代特朗普的候选人。数据显示,在拥有大学学历的受访者中,74%的人支持德桑蒂斯,63%的人支持特朗普,差距还是明显的。
正如笔者此前指出的,候选人结构的变化也是此次美国大选的一个看点。民调特地把共和党人妮基黑莉(Nikki Haley)列为考察对象,显示对这名印度裔女性候选人的重视。前任南卡罗莱纳州州长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莉在民调中获得41%的支持率。民调分析认为,她仍须要进一步向选民证明自己,言下之意是前景并不太乐观。但在笔者看来,继希拉莉克林顿冲顶总统大位铩羽,卡马拉·哈里斯担任美国副总统之后,女性持续参与美国总统选举,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而印度裔女性在美国政坛顶层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
在针对民主党候选人进行的民调中,拜登以83%的支持率远超同被考察的副总统哈里斯、现任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以及现任密歇根州长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NPR的分析认为,选民对拜登的信心在2023年的几个月中有显著提升。去年,有54%的民主党和倾向民主党的独立选民认为,应该寻求拜登以外的另一位候选人;而在今年3月的调查中,这一比率已经降到45%,即更多人对拜登有了信心。发生转变的群体大致为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者、在45岁以下者,以及居住在城郊和小镇的女性。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曾经的特朗普粉丝,已经转而粉拜登。
笔者对美国一家媒体数百条网络评论的观察也表明,多数评论对拜登持正面态度,虽然唯一也是几乎一致的担忧,就是他的年龄。有的网民认为拜登什么都好,但要是年轻10岁就更好了。在拜登的支持者中,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如果特朗普再次出线,民主党最好还是以拜登对阵,即重演上届总统竞选局面,预期结果是消极意义上的——只要“不是特朗普”就行。
另外,在民主党内部,拜登的有力竞争者布蒂吉格被认为有几大软肋:其一,美国总统从未诞生自交通部长;其二,布蒂吉格被认为应该对2022年12月美国西南航公司系统崩溃,和2023年2月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市火车出轨事故担责;其三,有的美国网民直言,美国恐怕不会接受一名男同性恋总统。
国情咨文与基辅行获好感
在积极的一面,拜登也有几个优势:一是被认为富有知识和经验。这当然是现任总统通常的天然优势,更何况是拜登这样的资深政客。他的施政也被支持者认为是非常漂亮。二是不少网民被拜登2月的乌克兰基辅之行打动,80高龄的拜登勇闯战火中的乌克兰,加强了一些选民对他“真心看重民主”(honestly cares about democracy)的印象。第三,拜登1月在美国国会所作的国情咨文演说,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的好感。
在这篇演说中,拜登重申美国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创新和创业之地,谴责了普京对乌克兰的入侵,论述了美国全面重建基础设施,把高端制造业带回美国的举措,鼓励购买美国国货,决心降低通货膨胀和健保费用。另外,演说还特别提到有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患有糖尿病,20万青年患有先天性一型糖尿病,因而政府着力解决治病所需的胰岛素价格问题。首先对医保体系中的老年人胰岛素,实行每月最高35美元自付额的限制,以抗拒大型制药公司的贪婪;同时规定医保覆盖的老人,每年自负额部分不超过2000美元,以缓解包括癌症患者在内的病患家庭的经济压力。应该说,这篇既关注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又考虑底层民生的文稿,受到欢迎是不意外的。
拜登的国情咨文还提及减少信用卡滞纳金数额等看来很小的事情。他也多次呼吁限制拥枪,加强背景查验。在3月27日田纳西州校园枪击案后,拜登立即再次呼吁国会采取立法行动保障校园安全;第一夫人吉尔也表示无言以对,认为美国儿童值得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中。
就目前的民意来看,尽管远非完美,拜登在总统大选初选前,仍然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不过,更多的声音在呼唤年轻面孔,乃至一名女性总统。如一位美国网民评论所说:“美国缺少一名女性国家领袖已经太久了”(America is overdue for a female leader)。
作者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