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时电子报
作者:郑家庆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5日至7日率经贸代表团,以国是访问之姿出访中国大陆。即便透过邀请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同行,期望借此降低外界过度专注法中双边关系,或透过欧盟立场对外展现欧洲团结态势,然事与愿违,目前看来外界对于马克龙此行的评价贬多过于褒。
个中原因在于,过往欧中双方并无地缘政治或安全议题的矛盾,因此双边关系多聚焦于经贸及投资发展及其衍生的相关摩擦。但随着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大陆始终拒绝谴责莫斯科对乌克兰开战,也不加入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使得欧中在地缘政治及安全议题上出现矛盾,也让任何欧洲国家有意改善与中国大陆关系时都被视为绥靖之举。
2022年10月21日欧盟高峰会时,27个成员国领导人对中国大陆的新战略达成共识,包括欧盟需要与中国大陆持续贸易与沟通,但透过分散供应链来源和增强内部供应韧性来降低对中战略上的弱点。更重要的是,在欧中关系的所有层面采取团结一致的立场。
然而德国总理朔尔茨不顾其他欧洲国家反对,坚持于2022年11月4日对中国大陆进行正式访问,使外界对于欧洲国家能否维持一致对中立场产生质疑。虽然欧盟随即以行动证明欧盟立场并未改变,如欧盟和北约于2023年1月10日共同签署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双方首度公开表示中国大陆带来“需要应对的挑战”,但外界对于欧盟对中政策仍存疑虑。
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于本次访中前也公开表示,与中国大陆“脱钩”并不符合欧盟利益,而是需要专注于“去风险”。但与美国对中政策不同的是,欧洲希望逐步调整对中国大陆的依赖程度,而非断然脱钩。但随着俄乌战争情势持续的僵持,中国大陆依旧未积极表态,欧洲国家也不得不与美国对中政策上采取相似的调性。
台海议题并非本次马克龙访中主要的关注,但的确是当前欧洲国家及人民关切的重点,很大程度是因为当前主流民意是将俄乌战争投射在台海情势的发展上。马克龙在回程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欧洲要避免因台湾议题被卷入中美冲突,强调欧洲要战略自主,不应成为美国附庸。这个说法受到不少欧洲政界的批评,也使得外界对法国未来能否在台海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所质疑。但对法国而言,介入当前台海情势发展并不符合法国利益,争取中国大陆协助解决俄乌战争才是当前欧洲最高的利益。
仔细观察法国印太战略的内涵,其实不难看出,马克龙此行对中或对美立场调性并未改变。马克龙所主导的法国印太战略其理念就是以欧洲战略自主为核心,主张印太地区国家在面对两强对峙困境时应有其他选择,而不是被迫附庸于任何一方。
但外界关切的问题是,面对中国大陆未能在和平与民主议题上展现趋向欧洲价值的同时,若欧洲国家接连到访中国,强化与中国的经贸交流,是否将使得美欧对中政策步调出现不一致,进而扩及对乌克兰未来认知上的差异,这样的趋势是否真能符合欧洲自身利益?
作者为台湾欧洲联盟中心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