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继美国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相继出事之后,现在又陆续传出美国和欧洲几家地区银行发生问题,包括第一共和银行与签名银行等,接连发生银行营运与流动性不足,许多人担心现在是否会如同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一般,有新的一波金融风暴出现。政府与金融部门该如何因应这一波金融动荡。
首先,这一波发生问题的银行规模并非很大,其产生的直接冲击其实是有限的。尤其是这些银行与2009年美国一些投资银行的情况不同,当年投资银行的财务杠杆玩的很大,比方说,当年雷曼兄弟的财务杠杆曾经超过60倍,出现财务危机时,所牵连到的其他金融业或是投资者的金额和人数,比现在发生的情况要严重许多。其次,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是因为联准会快速升息,使得次贷者无力还债,导致美国不动产市场全面崩溃,再经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推波助澜,最终造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但是,这一次出现问题的银行,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银行本身营运与管理上所造成的结果。
不过,这次这么多银行出问题,都还是与联准会和欧洲央行大幅且快速的升息有关。依2009年的经验来看,当年联准会快速升息,造成不动产市场崩溃,导致不动产相关有价证券价格大跌,从而扩大了金融海啸的规模。这一次升息导致银行手中持有的债券价格大跌,而造成债券持有者利润的严重损失,从而让个别银行产生亏损。在存款户担心银行倒闭的情况下,纷纷提领现金,出现挤兑;由于银行的自有资金有限,在流动性不足情况下,宣布倒闭。目前看起来台湾的银行因为向国外采购的相关金融商品数目有限,因此冲击较小。
但是这次银行出现的问题仍然值得警惕,也将是未来金融产业健全发展很重要的指标:首先,这次金融事件,是因为联准会升息太快所导致,这与2009年的情况很像。因此政府在变动政策时,应该要谨慎,尤其是金融政策原本就应该要稳健保守。所以,即使面对如此严重的通膨,政府在调整利率时,速度与幅度都应该要再谨慎一点。
其次,这次一些银行本身的问题很多,例如购买太多债券,资产占比太大,当利息突然上升,造成债券价格大跌,而导致银行财务调度上出现问题。所以,更严格的金融监理绝对是有必要的。同时,这次发生问题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虽然名为债券,但是其中有一条款规定有需要时,银行时随时可以注销该债券,造成其还款顺序甚至比股权还低,这与传统上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今后金融机构在销售这种债券时,相关规定一定要注明的更清楚,让投资人去决定是否要去购买。
第三,近年来因为网路银行的发达,存户很容易在网路上就把存款转至其他银行,而造成原来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有人建议应该在银行设立熔断机制,当存款户领款达到一定比例,银行可以暂时拒绝存款户的领款。我们觉得这种建议并不适当,因为银行存在的目的,就是在提供存款户的流动性,银行不应该拒绝存款户领款。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央行提供更具有流动性的机制,让出现异常提领的银行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央行资金的挹注,让银行暂时度过被挤兑的风险。
总而言之,虽然到目前为止,发生问题的银行都是以个别原因为主,造成全面性金融风暴的机会较小,但是这也显示出金融监理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央行在调整货币政策时,首重稳健性,避免急升急降。虽然这次国际上的银行出事对台湾冲击较小,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台湾的央行和金管部门还是应该要谨慎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