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缓解食物价格涨势安民心

时间:2023-03-16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缓解食物价格涨势安民心

新加坡统计局正在进行每五年一次的家庭开支调查,在上一回2017/18年的相关调查显示,新加坡家庭花在食物的平均开支占家庭总开支的20.3%,其中大部分是用于在外用餐,而在外用餐中,有约54%是在小贩中心、食阁、咖啡店等场所消费。因此,在外用餐的费用牵动国人的神经。

上星期一(3月13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发布《在外用餐的费用:食物价格指数2.0》的报告指出,本地小贩售卖的18种日常餐饮当中,有13种平均售价明显上涨。

其中,冰美禄的平均售价去年底为1.72元,到今年初增加至1.84元,涨了1角2分或7%,是涨幅最大的小贩餐饮,也是调查中售价最高的饮料。其次是烤面包早餐(烤咖椰面包,两粒半生熟蛋和一杯咖啡),平均售价从3.07元增至3.28元,上涨6.8%。经济菜贩和鱼丸面的平均价格则低于4元。

IPS的调查是在去年9月至11月和今年1月至2月进行。调查员两度走访全国26个住宅区的92个小贩中心、636家咖啡店和101个冷气食阁,记录18种日常食物和饮料价格。

调查员两度走访与对比价格,是为了观察今年1月消费税调高一个百分点之后,在外用餐的价格是否有明显上涨。根据调查报告,许多摊贩在这段时间内没有调整价格,加价幅度平均不超过3角,而大部分的食物加价不超过1角。

IPS的调查时长只有短短的五个月,可能无法充分反映食物价格的涨势。此外,调查员的资料主要取自摊贩展示的价格表,有些价格表可能没有即时更新。另一方面,价格不变但食料缩水的变相涨价,不在调查范围内。

即便如此,IPS的调查发现多种餐饮价格明显涨价,与坊间对食物价格节节攀升的感受吻合,也呼应了政府每个月公布的通货膨胀数据。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与贸工部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整体通胀率在去年达6.1%,比2021年的2.3%高出许多。今年1月,整体通胀率年比达6.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1%。它们警告,全球商品价格可能面对新一轮的冲击,外围与内生的通胀因素可能持续得比预料的更久,使通胀面对上行的风险。

在外围因素方面,俄乌战事推高粮食与能源价格,中美关系紧张影响了全球供应链。虽然主要经济体的通胀有见顶的迹象,但是它们仍然处于高位。在地缘政治持续紧张的氛围下,粮食与能源价格很有可能继续攀升。

在内生因素方面,人力市场紧缩导致成本不断上涨,包括针对一些行业推行的渐进式薪金模式固然体现包容社会的理念,但也提高工资与价格呈螺旋式上涨的风险。另一方面,消费税是审慎及必要的公共财政政策,但它也为通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府不遗余力缓解通胀对国人尤其是低收入群的压力。这包括提供林林总总的补贴如消费税补助券、邻里购物券、水电费和杂费回扣。此外,政府增建新的小贩中心,让更多国人在外用餐时有更多的廉价选择。

另一方面,建屋发展局规定,从今年5月起,所有的咖啡店经营者更新租约时,须提供至少四个经济餐食和两个经济饮料选项。目前,有72家建屋局咖啡店符合这个条件,它们的经济餐食平均售价介于3元至3.50元,饮料则介于1元至1.15元。到了2026年,所有374家建屋局的出租咖啡店都会售卖经济餐。

不过,食材、租金及员工工资等营运成本的增加,最终必将反映在价格上。物价上涨加剧工资上涨的压力,而工资上涨又推高营业成本,进一步推高物价。当人们认为名义工资的上涨无法完全抵消百物腾涨的压力时,焦虑或甚至不满的情绪将油然而生。

政府的财政转移固然有助于国人缓解生活费压力,但是价格上涨后就很难回跌,并推高通胀预期。物品的价格涨势相互传导不仅影响民生,也可能削弱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诚然是个外向型的小经济体,无法控制输入型的通胀。然而,通过调校内生的通胀因素,包括运营成本如租金及法定收费,或许能更有效地降低国人的通胀预期与压力。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