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翠玲:全球化之后──当政治风险成为企业必修课

时间:2023-01-10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联合新闻网

作者:辛翠玲

如何应对政治,对多数企业来说,乃敏感且不易的挑战。尤其后全球化时代,企业面对的政治风险,更不可测。长期以来,台湾企业对于政治风险,或忽略、或闪避、或低调以对;直到近年,剧变的全球化大环境致使不少企业受波及之余,也对于政治风险越来越有感。然而,政治风险是什么?又有哪些可注意的问题?

若根据多数教科书,大凡肇因于政治矛盾、权力冲突等政治不稳定问题而影响企业经营与获利预期者,皆可称为政治风险。然而,实际上政治风险不仅构成各异,且因时因地而有不同:从导因于投资所在国的政经社会等问题,到大国角力,以及随后引发的地缘政治,政治风险此一概念里,涵盖诸多情境。就此,按风险属性与企业可能采取的管理操作方式,将之再区分为下列类别:

一、行政型政治风险:此类风险主要与地主国的政府治理、行政清廉度有关。常见地主国税务、海关、工安、消防等执行层面干预外资的经营,甚至寻租式的索贿,即为此例。台湾企业于后进国家投资时,不乏面临此类政治风险的经验;而厂商则常透过人脉经营,以抵销其负面影响。

二、政策型政治风险:此类风险常出现于地主国政府的政策不可测、立场改变,地主国因此不履行其对外来企业的保证时。政策型风险虽未必能被精准预测,但多半有迹可循。厂商除了保持政策敏感度,模拟评估因应之外,可透过有利资讯的发布做为利基与和地主国政府互动的筹码;另亦可及早建立利益共享群体为保护伞,例如布局在地供应链、往来银行、合资厂商等以对冲风险。

三、结构型政治风险:各国皆有不可轻易触碰的伤痕或印记。可能与其国族叙事、民族身份、历史创伤有关,也可能与其长久的社会、阶级、地域、族群分歧等有关。此类课题常连结到强烈的集体情感,属于深层的、结构性政治问题。做为外来者,企业甚难透过操作和管理方式来应对此类风险,而需避免踩雷。一旦误触禁忌,即时道歉、尽力补偿,以表诚意的重要性可能不下于诉诸法律、据理力争。例如,六年多前台塑越钢厂事件看似污染案,实则触及结构风险。

四、国际政治风险:此类风险或起因于地主国的外交摩擦、军事冲突、社会动荡;或其于大国角力、地缘政治冲突中的角色地位。历来不乏因此类风险而使企业蒙受灾祸的前例:举凡数年前中越南中国海主权纷争,引爆越南排华潮而波及在越台商;俄乌战争后,诸多西方企业被迫退出俄罗斯;台积电在美国与台湾政府政治压力下,前往美国建厂等。形势比人强,此时企业多半选择顺势,消极者减少损失,保守者分散风险,积极者则力求在新局中化危机为转机。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现实状况里,政治风险未必是单一类别,而可能复合多种类别属性,此时需进一步辨识主导类别为何。第二、每一种风险类别的因应概念与重点不同。倘若类别掌握有误,例如,错把结构型风险视为行政型或政策型,则徒然耗损企业成本。第三、近来新的政治风险复杂度又大幅提高,特别是涉及结构型与地缘政治型风险的高度敏感海外投资案例,在掌握市场之余,更需关注整体政治情势。

作者为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