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第15届全国大选出现“马来海啸”,推翻了由巫统所代表的权钱政治和朋党裙带腐败文化,但是却未能产生明确的赢家来组织政府。国会席位均不过半的两大政治阵线希盟和国盟互不相让,让巫统所领导的国阵意外成为关键少数。马国国家元首在召见希盟、国盟和国阵领袖后,仍然没能委任首相组阁,不得已在今天召开马来统治者会议一起定夺。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导致马国股汇市双跌,也引发了各种政治谣言蛊惑民心。
在计票结果公布多日后,首相依然难产,显示马国社会高度分裂的状态。导因主要还是掌控马国政治超过半个世纪的巫统内斗决裂,造成马来人政治结构崩解,不同派系相继出走巫统,另立山头并纵横捭阖;而且自2018年大选希盟上台、2020年“喜来登事件”、国盟成立等一系列政治博弈,马来从政者和各股政治势力勾心斗角,导致政治分裂呈覆水难收的碎片化趋势。
如今希盟和国盟相持不下,国阵隔岸观火,待价而沽,表面上可能是此前各种激斗和背叛,让政治领袖私怨太深之故,实质上或是马国民主政治发展征程上的必要阵痛。希盟所代表的多元主义,可追溯至当年新马分家的历史;巫统和国阵所代表的马来人特权主义,却因为马来选民唾弃贪腐文化但要继续维护特权,而异变为由伊斯兰党所代表的种族主义结合宗教政治化,利用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双重身份认同,来凝聚马来政治力量。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使得超越政治的王室必须再度介入首相人选难题。各州的马来统治者向来以代表马来子民的政治利益和宗教信仰自居,也深获马来民众特别是乡村马来人的信任。但马国宪政属于虚君制,因为政党之间出于意识形态对立,无法落实宪政民主的妥协精神,才让王室有机会扮演政治仲裁者角色。伊党在大选后鱼跃龙门,成为国会最大党,不但囊括北马和东海岸几乎所有议席,还在槟城与马六甲有所斩获,在国盟内显得举足轻重,未来对马国世俗政治传统恐怕会形成不小的挑战。
伊党历史上依附于巫统,为了政治区隔而强调宗教因素。如今主客易位,由巫统分裂出来的土著团结党,在国盟内的席次反而不如伊党,虽然土团党党魁慕尤丁代表国盟争当首相,伊党在幕后的政治影响力必然不容小觑。伊党的崛起也不乏国际条件,中东的伊斯兰政治化趋势不但部分异化为宗教恐怖主义,也让东南亚社会的世俗政治面临宗教极端主义的巨大压力。
相对于宗教政治化力量所延续的马来特权政治,由希盟所代表的多元主义政治,同样在马国有丰沛的历史和现实土壤。马国的议会政治世俗传统,加上种族和宗教的多样性,意味着马来政治特权时刻都面对制衡并须偶尔妥协。原本有意加盟慕尤丁的砂盟,如今又面对2万多人网上联署的压力,要求砂盟所有基督徒议员,拒绝和国盟所代表的伊斯兰政治势力合作。
马国政治的多元性,使得各种潜在社会裂痕容易被别有居心者操弄谋利。马国警方警告,选后社交媒体出现各种谣言,甚至煽动种族暴力,决定在全国各县“焦点地区”全天候设路障,以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媒体TikTok,主动删除相关仇恨言论视频。马国各方须尽快打破政治僵局,以免夜长梦多。
新加坡以多元主义价值立国,马国选后的乱局,因而深具借鉴意义。国家体制的公信力必须予以维护,朝野都有责任确保政治中道力量,不会被极端主义颠覆。这就要求国人在平日践行尊重不同乃至对立价值观的原则,杜绝任何可能削弱社会凝聚力的言行,因为一旦基本互信丧失,要取得任何政治妥协都将难如登天。未雨绸缪故,类似《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等工具,也能在危机时刻安定人心,打击各种浑水摸鱼的不良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