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老天爷发威 上海市民喝咸水

时间:2022-10-18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陈鸿斌

2500万人口的上海目前面临一个难以应付的问题:由于长江仍处于历史性低水位,长江口海水倒灌导致水质偏咸,对上海市民的饮水带来很大困惑。为了解决这一突发问题,市政府已紧急出动船舶前往江苏省长江段引水。但此举属于应急性质,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但今年特别反常。据气象预测,长江流域旱情仍在持续。

中国水利部在8月1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长江流域降水60年来最少;长江上游来水72年来最少;洞庭湖水位8月4日低于枯水位,这是自1971年以来最早的;鄱阳湖8月6日出现枯水位,这是自1951年以来出现最早的枯水位。

长江夏枯现象1978年、2006年都出现过今年这种情况。长江流域出现夏秋连旱概率很大,严重干旱周期大约20年一次。今年的特殊情况是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由此加重了干旱影响,情况极为罕见。

今年,导致长江流域盛夏枯水主要是气候原因。长江流域干旱具有周期性特点,根据过去500多年的历史资料统计,长江流域发生重旱以上事件平均七八年一次,其中中下游地区发生极旱频率大于上游,约23年至27年一次,而上游约65年一次。70多年来,发生重旱和极旱的年份为1959年、1978年、2006年和2011年。从发生时间看,最常见的是夏秋连旱,其次是春夏连旱。

今年干旱成因主要是受周期性的拉尼娜现象影响,地球北半球入夏以来,大气环流异常,欧亚大陆大范围出现高温少雨,长江流域梅雨期短,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在长江上游川东、重庆到中下游地区,深入陆地台风少等综合因素造成。

早在8月17日水利部就披露了“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85米至6.13米,创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的信息。

过去鄱阳湖、洞庭湖水位大幅下降往往在冬季,今年却在盛夏,主要原因是入夏以来,长江及鄱阳湖、洞庭湖流域降雨量较往年显著减少。根据统计:7月到8月15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往年偏少四成,江河来水也偏少两成到八成。

长江沿线包括三峡大坝,今年三峡也发挥了调节作用。三峡水库库容虽大,但现在三峡水库没有多少富余水量增加下泄水量,长江上游干流大型水库调节性能也基本一样。即便如此,长江上游水库群仍然在发挥潜力,向中下游补水抗旱。长江武汉段至江西湖口段恰是至上海入海口的中间点,三峡水库补水力度如此之大,但到湖口段已不到40%,也许都到不了南京段,所以根本无法缓解长江口水域的低水位。长江入海口的江面宽度达90公里,是武汉江面宽度的几十倍。如欲使长江口的水位与武汉段水位提升同样高度,就要几十倍的补水量,这显然是三峡无能为力的。

眼下上海水质偏咸的问题暂时还是无解,只能期盼老天爷下雨。

上海并不缺水,缺的是可以饮用的好水。上海一直没有停止过改善市民饮用水水质的努力。从苏州河到黄浦江市内段,几十年间,取水口从黄浦江军工路附近不停向上游迁移,后来迁到松浦大桥附近水域。即便如此,为了保证自来水质量,水厂不得不采用重氯消毒杀菌,投放量甚至是过去的四倍。

2012年9月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向川沙水厂顺利供水,一个月后优质长江水又注入了航头水厂和惠南水厂。至此,经过15年论证、一年半前期准备、五年建设,全球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原水水库——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的规划项目全面完成,实现了规划供水范围的全覆盖,全市受益人口达到1300万。至此,上海基本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饮用水水源供应战略格局。

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长江流域历史性枯水居然导致严重海水倒灌,使上海的自来水水质再度出现问题。目前正值大陆政府二十大召开期间,这类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显然不宜公开发布,因为会引发市民恐慌,为此上海才动用船舶去江苏段取水。但上海的日供水量都在850万立方米以上,今年盛夏已接近900万,派船取水估计不超过10万立方米,是杯水车薪,不过是权宜之计。

上海今年实属“多事之秋”:4月和5月因疫情封城达两个月之久,给市民造成难言的困扰。盛夏季节又是持续酷暑——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达50天之久,40摄氏度以上也达七天之多,直到10月3日还出现36摄氏度高温。如今,高温甫退,海水倒灌又来困扰,上海今年真的有点流年不利。但愿老天爷不再发威,极端天气尽快消退,让上海市民过上几天安稳日子。

作者是上海退休学者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